[实用新型]通风隔声降噪工程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64335.7 | 申请日: | 2013-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2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雷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3/00 | 分类号: | B60P3/00;B62D33/04;B60R13/0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63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风 隔声降噪 工程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城市建筑施工现场的高噪声设备施工噪声的降低的装备,具体涉及一种通风隔声降噪工程车厢。
背景技术
在城市中,建设公用设施如地下铁道、桥梁,敷设地下管道和电缆等,以及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现场,都大量使用各种不同性能的动力机械,使原来比较安静的环境成为噪声污染严重的场所。特别是工地配属的发电机组、混凝土浇筑等作业,噪声高达90分贝以上,且一般持续时间长,经常夜间也不能间断,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也成为了激化矛盾的焦点。目前多数城市要求夜间高噪声设备不得施工,给施工进度造成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保证施工设备正常通风散热要求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施工设备的噪声的通风隔声降噪工程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通风隔声降噪工程车厢,包括车厢和安装于车厢底部的车轮;车厢包括立方体框架,至少在立方体框架的前端面、上端面、左端面和右端面可拆卸的安装多块隔声吸声板组合形成密封面,立方体框架的下端面安装可拆卸的地板,后端面设有车厢门;车厢的头部设有用于排出车厢内废气的通风消声装置;车厢的前端安装有可连接于拖车的牵引装置。
作为一种改进,隔声吸声板通过螺栓连接于车厢的立方体框架。
进一步的,隔声吸声板由外层到内层为顺次贴合的钢板、阻尼层、玻璃棉毡和铝穿孔板,左右两侧由内向外为顺次贴合的钢板和密封垫层。
更进一步的,通风消声装置底部为进风口、顶部为排风口,进风口一端设置排风扇,排风口一端设置通风消声器。
再进一步的,车轮以可升降的方式安装于车厢底部。
作为一种优选,牵引装置为拖车钩。
作为一种优选,车厢门为双层卷帘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安装有隔声吸声板的车厢有效地降低了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使夜间高噪声施工成为可能,满足施工进度要求;同时由于隔声吸声板是可拆卸的,并且车轮可升降,在施工之前可以更方便的将施工设备装入车厢内部,通风消声装置能够在保证施工设备正常通风散热要求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施工设备的噪声;也可以用作普通车厢,用于运输各类设备及物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D-D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隔声吸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E-E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在施工现场装入高噪声设备的使用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在施工现场装入高噪声设备后车厢门关闭的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在施工现场收起车轮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
1、车厢2、立方体框架3、隔声吸声板3.1、钢板3.2、阻尼层
3.3、玻璃棉毡3.4、铝穿孔板3.5、密封垫层3.6、螺栓孔
4、车轮5、通风消声装置5.1、进风口5.2、排风口
5.3、排风扇5.4、通风消声器6、牵引装置7、车厢门
8、高噪声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风隔声降噪工程车,包括车厢1和以可升降的方式安装于车厢1底部的车轮4。车轮4可以本实用新型整体利用拖车拖至施工现场。
如图1至图3所示,车厢1包括钢制的立方体框架2,在立方体框架2的前端面、上端面、左端面和右端面安装多块隔声吸声板3组合形成密封面。
隔声吸声板3的上下两边设有用于将其固定于车厢1的立方体框架2的螺栓孔3.6,用紧固螺栓将隔声吸声板3安装于车厢1的钢制立方体框架2,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时可以将一部分的隔声吸声板3卸下隔声吸声板3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钢制的立方体框架2,为了方便施工设备的布置可根据需要在现场拆卸部分隔声吸声板3。
如图6和图7所示的隔声吸声板3由外层到内层为顺次贴合的钢板3.1、阻尼层3.2、玻璃棉毡3.3和铝穿孔板3.4,左右两侧由内向外为顺次贴合的钢板3.1和密封垫层3.5。
立方体框架2的下端面安装可拆卸的地板,如图5所示后端面设有车厢门7,车厢门7为双层卷帘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643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充电式电池轮椅的靠背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红外成像测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