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煤机金属屏蔽橡套软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3880.6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0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高骏;隋明辉;魏述花;邹洁;梁国鹏;王霞;樊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船用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0 | 分类号: | H01B9/00;H01B9/02;H01B7/02;H01B7/04;H01B7/17;H01B7/1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曹焕元 |
地址: | 2130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煤 金属 屏蔽 橡套软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煤机金属屏蔽橡套软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煤炭行业的发展,各种采煤设备应运而生,采煤机就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配套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将会导致整个采煤作业的中断,生产效率大大降低,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由于采煤机工作环境恶劣,容易出现各种故障,其所用的橡套软电缆的使用寿命问题就是造成采煤机生产效率低下的主要问题之一。该橡套软电缆中的控制线缆的控制线芯的截面积比较小,因此在采煤过程中受到频繁弯曲、拉伸时,控制线芯容易折断,大大降低了橡套软电缆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柔软性好,适应能力强和使用寿命较长的采煤机金属屏蔽橡套软电缆。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 一种采煤机金属屏蔽橡套软电缆,其结构特点是:包括三根动力线芯、一根地线芯、一根控制线缆、内护套、加强层和外护套。三根动力线芯结构相同,均沿其各自径向由内向外依次设有第一导体、第一绝缘层和屏蔽层。所述的第一导体由多股镀锡铜线同向复绞而成。第一绝缘层挤包在第一导体的外围。屏蔽层编织设置在第一绝缘层的外围。控制线缆包括三根控制线芯和固定加强层。控制线缆的三根控制线芯结构相同,均沿其各自径向由内向外依次设有第二导体、第二绝缘层和隔离层。第二导体采用镀锡软铜丝分层缠绕在芳纶丝上,缠绕角度为35°至45°。第二绝缘层挤包在第二导体的外围。隔离层由四氟乙烯包带绕包设置在第二绝缘层的外围构成。固定加强层由无纺布绕包设置在三根控制线芯的外围构成,且三根控制线芯相互间两两紧密接触。
三根动力线芯和控制线缆依次两两相邻紧密围绕地线芯设置,且外围挤包有内护套。加强层编织设置在内护套的外围。加强层外围挤包有外护套。
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动力线芯的第一绝缘层由硬度为 62A至66A的乙丙橡胶制作而成。屏蔽层采用金属丝与纤维交叉编织而成。所述控制线缆的控制线芯的第二绝缘层由硬度为 62A至66A的乙丙橡胶制作而成。
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内护套采用高氯丁橡胶或氯磺化聚乙烯制作而成。
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加强层由芳纶丝编织而成。
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外护套采用高氯丁橡胶或氯磺化聚乙烯制作而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采煤机金属屏蔽橡套软电缆结构简单,动力线芯的第一导体是由多股镀锡铜线同向复绞而成,结构稳定,不易松散;第一绝缘采用硬度62A至66A的乙丙橡胶,柔软性好,适应能力强。(2)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线缆的控制线芯的第二导体采用镀锡软铜丝分层缠绕在芳纶丝上,缠绕角度为35°至45°,这样第二导体单丝展开后其长度是原长度的1.4倍以上,因此控制线芯在受到弯曲和拉伸时,大部分的作用力都集中在芳纶丝上,铜导体受力就会减少,有效地避免了第二导体被拉断;而控制线芯在弯曲时,导体采用缠绕结构,这种结构使第二导体更柔软,不易断裂。(3)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线缆的控制线芯的第二绝缘层采用硬度62A至66A的乙丙橡胶,柔软性好,提高了控制线芯的柔软性及弯曲性。(4)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线缆的控制线芯的隔离层采用四氟乙烯包带绕包而成,增加了控制线芯之间的滑移性,减少摩擦,有利于控制线缆的弯曲。(5)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线缆的三根控制线芯由无纺布绕包成缆,保证了各控制线芯间相互紧密结合,增加了控制线缆整体的抗折断力。(6)本实用新型的加强层采用芳纶丝编织而成,芳纶的抗拉力性能好,大大提高了橡套软电缆的抗拉能力,有效地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7)本实用新型的橡套软电缆内护套和外护套均采用氯丁橡胶或氯磺化聚乙烯制作而成,抗拉性能好,耐磨,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采煤机金属屏蔽橡套软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动力线芯1,第一导体1-1,第一绝缘层1-2,屏蔽层1-3,
地线芯2,地线导体2-1,地线绝缘层2-2,
控制线缆3,控制线芯31,第二导体31-1,第二绝缘层31-2,隔离层31-3,固定加强层32,
内护套4,加强层5,外护套6。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方位按照图1所示的具体方位进行描述,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也即描述的上下左右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船用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常州船用电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38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通讯基站防窃电系统
- 下一篇:千斤顶试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