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过地质异常带极破碎软岩巷道的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9596.1 | 申请日: | 2013-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2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姚直书;程桦;唐永志;许绍东;荣传新;宋海清;蔡海兵;王晓健;郑腾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质 异常 破碎 巷道 支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巷道支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过地质异常带极破碎软岩巷道的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煤矿深井巷道过断层等异常地质带时,由于地质构造的作用,异常带内岩体异常破碎、松散、含水,掘进时巷道变形量太大,还有“似泥石流”现象,给施工和支护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并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避免异常地质带段巷道出现多次破坏和返修等不利局面的过地质异常带极破碎软岩巷道的支护结构。
一种过地质异常带极破碎软岩巷道的支护结构,包括沿巷道内壁圆周方向设置的钢板高强混凝土层,所述钢板高强混凝土层由若干个弧形单体构件依次连接组成,所述弧形单体构件包括由钢板制成的构件管体,所述构件管体的内部腔体中填充有高强微膨胀混凝土。
优选地,
所述弧形单体构件数量为6~8个。
优选地,
所述高强微膨胀混凝土为C80高强微膨胀混凝土。
优选地,
所述弧形单体构件接头处设有可压缩垫板。
优选地,
所述弧形单体构件的内弧面及接头面处均设有向构件管体内腔方向的锚钉。
优选地,
所述弧形单体构件的圆周方向上均布开设二个注浆孔/吊装孔。
优选地,
所述弧形单体构件的端面径向方向上焊接有连接角钢,连接角钢上加工有螺栓孔。
优选地,
所述钢板高强混凝土层与巷道内壁之间还依次设有的粉煤灰砂浆充填层及U36型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优势在于:1、适用性强,整圈支架可根据圆形巷道断面的大小,采用数量可调的预制弧形单体构件在井下装配而成。2、单体构件在地面可采用工厂化生产,质量可靠,制造方便。3、混凝土强度高(可达C80~100),支架承载大,支护抗力大,且通过接头处的可压缩垫板和壁后粉煤灰砂浆充填层实现可缩让压,增阻特性好,架设后能立即承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弧形单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过地质异常带极破碎软岩巷道的支护结构,包括沿巷道内壁圆周方向设置的支护层1,在现有技术中,支护层1的设置方式通常采用锚喷支护和金属支架支护的方式,但是受到围岩变形度及自身可缩量的限制,不能很好的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在本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的目前公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陷,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如图1所示,所述支护层1为由6~8弧形单体构件2依次连接组成的钢板高强混凝土层,(当然,弧形单体构件数量也可根据实际圆形巷道断面大小,进行对应调整,6~8个弧形单体构件为最优设计。)参见图2,所述弧形单体构件2包括由20mm厚的钢板制成的构件管体2a,所述构件管体2a的内部腔体中填充有C80高强微膨胀混凝土2b,形成钢板高强混凝土弧形单体构件。单体构件在地面采用工厂化生产,质量可靠,混凝土强度高(可达C80~100),具有支架承载大,支护抗力大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为了更进一步完善其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具体实施时,还可以在以上所述的技术方案基础上,采用下面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所述弧形单体构件2的横截面呈矩形,接头处设有20mm厚的可压缩垫板3,实现可缩让压。
实施例2
所述弧形单体构件2的内弧面及接头面处均设有向构件管体2a内腔方向的锚钉2c(长度100mm),加强与混凝土的粘接。
实施例3
所述弧形单体构件2的圆周方向上均布开设二个注浆孔/吊孔4,方便了井下施工吊装和壁后注浆充填。
实施例4
所述弧形单体构件2的端面径向方向上焊接有连接角钢,其上面加工有螺栓孔。确保井下装配时的可靠连接。
实施例5
所述钢板高强混凝土层3与巷道内壁之间还依次设有200mm的粉煤灰砂浆充填层5及U36型支架6。可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承载强度及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95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高压共轨柴油机的原型控制器
- 下一篇:汽车排气管防进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