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子管电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6131.0 | 申请日: | 2013-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5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耿美如;张辰;王冲;樊印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捷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9/06 | 分类号: | H02M9/06;H02M7/5387;G01N23/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大连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子 电源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电电源,特别涉及一种中子管电源系统。
背景技术
中子管电源系统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燃煤发电技术煤质在线检测设备供电电源,该电源是煤质在线检测设备的核心结构。IGCC主要工艺过程是:在气化炉中煤(或其它含碳能源)、来自空气分离 装置的氧气、水蒸汽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经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转换为中低热值的煤气,煤气经过净化后,送入燃气轮机燃烧做功,燃气轮机排出尾气进入余热锅炉产生蒸汽,蒸汽推动汽轮机再带动发电机发电,从而实现了高效的整体联合循环,由于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因此整个发电系统具有较高的效率,且较好地解决了常规燃煤电站的环境污染问题。
燃煤电站的煤质分析,目前普遍需要经过采样、缩分、制样、化验等环节,这一过程需 要较长的时间,运行人员所获得的煤质分析数据的延迟时间则更长,这样就导致运行人员无 法根据煤种调整运行方式,当煤种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若未即时采取相应措施,很可能造成熄火等严重后果。
我公司开发的中子管电源系统为实现IGCC燃煤发电技术煤质在线检测设备提供了整体的系统供电,配合中子管实现煤质在线分析,实时地在线提供入炉煤质。 可以代替传统的实验室分析方法的煤质在线检测技术通常采用放射性同位素,其中中子活化分析PFTNA方法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煤质元素分析技术,该系统具有功能全面,测量精度高,且不受测量范围影响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提及不足,提供一种利用热中子俘获反应分析煤的H、N、S、Si、Al等10种元素,利用快中子非弹性散射反应分析煤的C和O元素,从而实现煤质的全元素分析的中子管电源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子管电源系统,包括12V/24W低压恒流可调高频开关电源和中子管,其特征在于在中子管电源系统中设置了2.5KV/3W脉冲电源电路和140KV/150μA高压电源电路。
所述的2.5KV/3W脉冲电源电路,由KBU806整流器V1、HFBR1522、HFBR2522光耦隔离驱动器U3、脉冲信号发出器U4、4.3英寸液晶显示屏U5、驱动器U6、高压电源控制电路U8、倍压电路U10、人机接口P、变压器J1、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1~Q6、负载电阻RL1、电阻R1~R5和电容C1、C2组成;KBU806整流器V1与AC220V电源连接,KBU806整流器V1与电容C1并联,并和全桥逆变器D1~D4连接;全桥逆变器D1~D4还接变压器J1的原边,变压器J1的副边连接倍压电路U10,并连接电阻R5和用电流调节一线与高压电流控制线路U8连接,电阻R5另一端接地;倍压电路U10还接电阻R2,电阻R2另一端接电阻R3、电容C2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1的集电极;电阻R3另一端接电阻R4并用电压调节二线与高压电源控制电路U8连接;高压电源控制电路U8接电阻R1一端,电阻R1另一端接地;电容C2和电阻R4另一端均接地;人机接口P与4.3英寸液晶显示屏U5连接,4.3英寸液晶显示屏U5与脉冲信号发生器U4连接,脉冲信号发生器U4与HFBR1522、HFBR2522光耦隔离驱动器U3连接;HFBR1522、HFBR2522光耦隔离驱动器U3用驱动1线与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1、Q2、Q3的栅极连接,用驱动2线与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4、Q5、Q6的栅极连接;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1的发射极接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2的集电极,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2的发射极接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3的集电极,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3的发射极接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4的集电极和与负载电阻RL1连接并接脉冲激活离子端,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4的发射极接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5的集电极,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5的发射极接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6的集电极,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6的发射极接负载电阻RL1并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捷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捷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61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用软光索
- 下一篇:新型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