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指纹识别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27794.8 | 申请日: | 2013-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5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向锋;贾宝申;陆玉龙;高培波;赵杰;江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鼎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纹识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扫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指纹识别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指纹识别机(以下简称指纹机)在工厂和办公室被广泛应用。与纸卡输入相比,指纹机具有多个优点,比如:1,输入响应速度快,指纹扫描考勤的速度是纸卡统计的10倍以上,并且能实现″即时数据输入″。2,可靠性高,利用传统的纸卡记录考勤,通常数据出错率为三百分之一,利用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出错率为万分之一。3,存储信息量大:指纹机通常具有1200-1600枚指纹信息,约30000-60000条信息容易(视所采用的软件而定)。4,灵活实用:指纹标识既可以作为一种识别考勤单独使用,也可以和有关识别设备组成一个系统实现自动化识别,还可以和其他控制设备联接起来实现自动化管理人事考勤。5,效率高:与ID刷卡相比杜绝了代替打卡,提高人事管理效率,并解决了忘记带卡的问题。
然而,现有的指纹机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当前指纹机的面板都为透明的钢化玻璃,在扫描指纹的过程中容易被戒指等硬物划伤以及非使用过程中招到其他硬物划伤;造成透光性差,不容易识别指纹,必须更换面板,造成浪费和不环保等问题;特别是在那些持续暴露在有损坏隐患的罐头和其它硬金属物体的工厂和车间环境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指纹机,解决了上述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指纹机,包括:蓝宝石指纹机扫描面板、指纹采集设备、指纹比对模块以及信息反馈设备,其中,所述蓝宝石指纹机扫描面板覆盖在指纹采集设备上,用于保护指纹机内部元件不暴露在外,所述指纹采集设备和所述指纹比对模块相连接,所述指纹比对模块和所述信息反馈设备相连接。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指纹机中,指纹采集设备具体是晶体传感器。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指纹机中,蓝宝石指纹机扫描面板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和矩形。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指纹机中,蓝宝石指纹机扫描面板的直径范围:2.00~150mm,边长范围:2.00~300.00mm,边长公差:±0.02mm,厚度范围:0.10~100.00mm,厚度公差:±0.02mm,通光孔径:80%~99%,表面精度:λ~λ/20per25mm;表面粗糙度:s0.1μm per Inch,平行度:≤3.5。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指纹机中,蓝宝石指纹机扫描面板是圆形的,其制造过程如下:工业炉中生长出的人工蓝宝石晶体经过定C向掏棒、端面切割、端面研磨、外圆滚圆初加工制成的C向晶棒,由于晶体的各向异性;将C向蓝宝石晶棒经过内圆切割或多线切割之后再经后续研磨、抛光制成合乎规格的面板窗口片。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指纹机中,蓝宝石指纹机扫描面板是矩形的,其制造过程如下:工业炉中生长出的人工蓝宝石晶体经过定C向带锯切割、端面研磨初加工制成的C向晶块;将C向晶块经过端面精磨、抛光之后制成合乎规格的面板窗口片。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指纹机中,蓝宝石指纹机扫描面板是椭圆形的,其制造过程如下:工业炉中生长出的人工蓝宝石晶体经过 定C向带锯切割、端面研磨初加工制成的C向晶块;将C向晶块经过精雕机或相应工装的磨床研磨出椭圆外形,再经过端面精磨、抛光之后制成合乎规格的面板窗口片。
应用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蓝宝石指纹机扫描面板的指纹机,具有如下优点:蓝宝石晶体从真空紫外、可见、近红外一直到中红外5.5μm均具有高的光学透过率,以此作为面板可大大提高指纹机的一次识别概率,使之应用于工厂、办公室可提高员工考勤的效率;蓝宝石晶体具有钢化玻璃所不能比拟的硬度及机械强度,耐跌落、耐划伤,特别适用于那些持续暴露在有损坏隐患的罐头和其它硬金属物体的工厂和车间环境中使用的指纹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指纹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蓝宝石指纹机扫描面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细节和工作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鼎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鼎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77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工位吊钩自转装置
- 下一篇:应用于输送线的工件防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