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道支架置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25281.3 | 申请日: | 2013-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4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赵欣;黄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97 | 分类号: | A61F2/97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邱兴天 |
地址: | 21002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架 置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的是气道支架置入器,尤其是一种一次性使用的气道支架置入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气道支架置入器工作时,先沿支气管镜的工作孔道将引导钢丝导入病变段支气管腔内,撤出纤支镜;然后重新插入支气管镜至病变部位上端;接着在纤支镜直视下沿导丝将推送器送至狭窄部位;最后待支架完全释放并充分膨胀后,撤出推送器。显然,这种依赖內镜直视明显具有的缺点包括:1)因內镜和置入器需要同时进入腔道,故至少要配备一条超细內镜,而一般医院均不常规配置超细內镜;2)需要双人操作才能完成,一人持支气管镜,另一人持支架置入器。即使不依赖內镜直视,采用透视(或DSA)引导,也不能克服以下缺点:1)操作者和患者即使做好防护,仍会接受X射线的照射,影响医护人员身体健康;2)需要专门操作室,无法床边完成;3)DSA较为昂贵,部分基层医疗单位未配置。当然,还有一些不依赖透视或內镜的操作,即“盲放”,而采用这种方式的操作,在支架释放的过程需要固定内鞘管,后退外鞘管,单纯的“盲放”极难准确放置好支架。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道支架置入器,使其具有准确稳定、操作方便、高效率等特点,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道支架置入器,包括内鞘管、外鞘管、内芯管和支架;在所述的内鞘管上标记有刻度线。
所述的内芯管为可通过引导钢丝的内芯管。
所述的外鞘管为透明外鞘管。
所述的外鞘管的直径为4mm,长度是600mm。
所述的内芯管设在内鞘管内,且导入端露出内鞘管,在导入端外周通过外鞘管包裹着支架。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气道支架置入器,操作方便,具有准确、稳定、高效率等特点,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附图说明
图1是气道支架置入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气道支架置入器主要包括内鞘管1、外鞘管4、引导钢丝5、内芯管6和支架等结构部件;内芯管6设在内鞘管1内,且导入端露出内鞘管1,在导入端外周通过外鞘管4包裹着支架。在内鞘管1上标记有刻度线2,且优选内鞘管1为白色,刻度线2为黑色,颜色对比明显。内芯管6采用可通过引导钢丝5的内芯管。外鞘管4为透明外鞘管,其直径为4mm,长度为600mm。在内鞘管1上不设注药孔,使得结构更加简单,且容易制作。
该气道支架置入器在工作时,先使用支气管镜3(任何型号)测量狭窄端至门齿(或鼻尖、气管插管开口)的长度,然后将此长度标记在支架置入器内鞘管1的刻度线2上,再将支架置入器单独插入气道至标记的刻度线,退出外鞘管4释放好支架即可。
该气道支架置入器,操作方便,具有准确、稳定、高效率等特点,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52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ABS树脂生产废水预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随钻声波测井换能器短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