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械化一体烟道滚压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21969.4 | 申请日: | 201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6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张克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鑫永烟道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3/12 | 分类号: | B28B3/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化 一体 烟道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制品的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械化一体烟道滚压成型装置及烟道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烟道在建筑业的居民住宅楼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生产的烟道很多是采用手工制作,由于受到模具工艺的限制,生产出的烟道壁薄、厚度不均匀,疏松多孔,导致烟道强度达不到国家标准,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质量;另外的防火材料烟道是手工用四块防火材料板使用连接件连接拼装成一体,拼装烟道在一段时间后拐角连接件会老化松动,防火材料板连接处会裂开,产品不符合安全要求,如专利申请号为2050102000980.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式不燃板排气烟道、专利申请号为201220546280.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火环保烟道;
目前市场上还有使用三块模板放平,上料手工摊平后两边侧模板转动与底板垂直后再手工封盖上板而生产出烟道,同样为手工生产,手工烟道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生产出的烟道强度低,抗柔性冲击达不到要求,质量差,大大降低建筑物质量,存有安全隐患。现有的烟道生产机械设备机械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生产出的烟道质量差,且只能生产水泥烟道而不能生产防火材料烟道,如专利申请号为205115103865.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一次成型方形水泥烟道设备、专利申请号为20510805713201.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水泥烟道成型设备、专利申请号为205181412823.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方形水泥烟道成型设备、专利申请号为2051722104336.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竖式一次成矩形水泥烟道生产设备,其机械自动化程度低,只能适用于水泥烟道的生产,需人工向内模与外模间隙灌注水泥砂浆并振动,成型烟道固化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中间只能加一层铁丝网或网格布,铁丝网或网格布在烟道壁中的位置无法控制,所生产烟道强度不高、烟道壁容易开裂等,其采用的蒸汽加热、吸气凝固方式落后,不能用于防火材料烟道生产。因此,亟待实用新型一种机械化一体烟道滚压成型方法及设备以克服以上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械化一体烟道滚压成型方法,成型产品压实均匀、强度高、一体化、高标准化,机械化生产,降低了劳动强度,产品生产效率高,同台设备具有可调性、可适应不同规格烟道的生产。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机械化一体烟道滚压成型装置,包括整体机架组件,齿条组件,碾压滚组件,下料斗组件,内模组件,贴网架组件;所述的整体机架组件成方形体,整体机架组件内布置四组齿条组件,四组齿条组件之间布置碾压滚组件;内模组件设置在整体机架组件内位于碾压滚组件中心部;下料斗组件布置在整体机架组件内,位于碾压滚组件的上端、且与碾压滚组件固联;贴网架组件布置整体机架组件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机械化一体烟道滚压成型装置,所述的四组齿条组件分别位于整体机架组件四个拐角处;齿条组件分别由前后移动支承架和左右移动支承架组成,前后移动支承架与左右移动支承架的顶端、中端、底端分别布置滑杆,整体机架组件架身上与布置前后移动支承架和左右移动支承架相对面位置分别设置滑杆滑块,滑杆与滑杆滑块滑动连接;
所述的左右移动支承架相对于前后移动支承架平行运动;左右移动支承架包括左右移动主体架、导轨滑块、齿条轨道、转轴限位轨道;
所述的左右移动主体架面对于前后移动支承架的一端面上布置导轨滑块,左右移动主体架上的导轨滑块通过前后移动支承架上的直线导轨与前后移动支承架滑动连接;
所述的前后移动支承架与左右移动支承架的底端分别固定有定向轮;左右移动支承架的定向轮布置在前后移动支承架定向轮的上端,左右移动支承架高于前后移动支承架;
左右移动支承架上固定有竖直齿条轨道、转轴限位轨道,齿条轨道与转轴限位轨道面对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鑫永烟道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鑫永烟道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19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机的燃料喷射控制系统
- 下一篇:涡轮机壳体的涡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