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悬挑提升反力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09401.0 | 申请日: | 2013-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27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叶翔;李建洪;邢遵胜;张伟;胡广龙;林上幸;余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6 | 分类号: | E04G21/16;E04G3/18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3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悬挑 提升 反力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钢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大悬挑提升反力架。
背景技术
本世纪以来,我国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高层、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建筑造型也是日新月异,其中带有空中连廊的双塔楼或多塔楼建筑符合城市地标性建筑的审美特征,因而深受城市建设者的青睐。对于该类建筑,连廊与塔楼的连接方式大体有刚性连接、铰接连接、滑动连接等几类,但目前对此类结构体系有研究尚不成熟,我国的抗震设计规范对带连廊高层建筑的设计也缺乏充分的技术指引,受设计难度制约,常见连廊结构体量较小,跨度一般在50m以内,自重不超过500t,其施工方法普遍采用整体液压提升技术。
汶川地震后,国内大力推广建筑隔震技术,带连廊高层建筑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其中最显著的变化便是阻尼隔震器的运用,它能大幅耗散地震能量,减小该类建筑在地震加速度激励下的种种不利反应,从而为带连廊高层建筑发展更大的跨度、更大体量的连廊结构奠定了基础。跨度106m,重达3700t,为目前国内成功投入使用的大跨钢廊之最。
阻尼隔震器的运用,使带连廊高层建筑突破了结构设计的技术瓶颈,但从施工安装角度来看,连廊跨度超过百米,结构自重达到数千吨,常规的整体液压提升技术已不能简单地复制到大跨重型钢连廊的施工之中,其原因在于:1、连廊结构跨度、自重增大导致提升力增大,常规的提升反力架已无法满足重型连廊结构的承力需求;2、随着设计理论与方法走向成熟,该类建筑已不再满足四平八稳的建筑效果,追求建筑立面的丰富与变化逐渐成为趋势,但从施工角度而言,建筑立面的变化将导致连廊结构的提升点向外悬挑距离不断增大,提升主动力矩也随之增大,因而对提升反力架提出了更高的承力要求;3、由于提升反力架依托塔楼主体结构进行工作,在巨大的提升力作用下,提升反力架结构体系、构造做法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塔楼结构的局部安全。
基于上述情况,解决大跨重型钢连廊高位大悬挑提升的施工技术难题,对推动大跨连廊建筑的发展及普及具有重要意义,而为大跨重型钢连廊大悬挑提升施工提供一套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提升反力架,保障提升施工安全,保障施工过程塔楼结构的安全,则是该类建筑施工的关键配套技术措施,本案因此而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悬挑提升反力架,为大跨重型钢连廊整体液压提升施工提供一套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受力支承,保障提升施工安全,保障施工过程塔楼结构的安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高位大悬挑提升反力架,包括布设在塔楼上高位预装的连廊结构、前端悬挑支架、后端背拉杆;连廊结构包括桁架结构与连接桁架结构下方的连廊支座,连廊结构前端依托下方的前端悬挑支架向外大幅悬挑设置提升点,尾端与后端背拉杆相焊。
所述的前端悬挑支架为钢桁架结构,每个提升点的下方对应布置一片悬挑平面钢桁架,相邻两片悬挑平面钢桁架通过平面外联系形成一套完整的悬挑支架。
所述的悬挑平面钢桁架包括弦杆、竖腹杆、斜腹杆;弦杆水平方向布设多层,竖腹杆对应悬挑平面钢桁架直腹杆布置,与弦杆垂直相交,斜腹杆承压为主,斜向支承在弦杆和竖腹杆之间。
所述的悬挑平面钢桁架采用H型钢组焊而成,竖向跨跃多个楼层,端部各层杆件汇交于塔楼主体结构各层楼板标高处,与塔楼主体结构上的预埋钢板焊接连接。
所述的后端背拉杆与前端悬挑平面钢桁架相对应,拉杆本体为焊接H型钢,底部向两侧外挑牛腿,牛腿内设穿心拉锚,穿心锚杆向下穿过砼楼板,锚固于主体结构预设的锚固牛腿上。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诸多有益效果:
1、结构体系合理,抵抗力矩大。连廊两侧预装部分在独立状态下为不稳定的机构,前端悬挑支架与背拉杆的引入,为预装结构提供了超静定约束,同时,预装的连廊结构本身的刚度又反过来保证了提升时悬挑支架与背拉杆的协同工作效应,合理的受力体系使整套反力架具备了较大的抵抗力臂,从而满足了大跨重型钢连廊结构进行高位大悬挑提升施工的需求。
2、有利于保护塔楼主体结构。提升过程中受力最大的悬挑支架采用钢桁架体系,竖向跨跃多个楼层,端部各层杆件汇交于楼板标高处,将架体的水平分力传递给楼板、垂直分力传递给竖向砼构件,充分发挥主体砼楼层面内刚度大、砼柱(墙)承压能力强的特性,避免主体砼结构在巨大的提升力矩作用下受到损伤。
3、节约费用。前端悬挑支架与背拉杆为连廊两侧预装提供了高位临时支撑及悬挑施工平台,节约了额外施工措施的投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094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