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差分平衡MIL-STD-1553A/B信号中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6581.3 | 申请日: | 2013-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62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房树磊;郑燕露;陈健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矽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3/36 | 分类号: | H04B3/3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陈国荣 |
地址: | 519060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衡 mil std 1553 信号 中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网络中继器,特别是一种差分平衡MIL-STD-1553A/B信号中继器。
背景技术
MIL-STD-1553总线是一种信息传输总线标准,美国先后公布了MIL-STD-1553(USAF)标准和 1553B 改进标准。由于MIL-STD-1553A/B相关设备的科技含量高及其敏感用途,因此,与其相关的测试/测量/分析/连接设备一直受到国外的禁运,即使可以进口,普遍存在有国外产品采购周期长、后续服务没保障、故障排除周期长等系列问题。
目前,根据现有的技术,信号在两条不同的MIL-STD-1553A/B电缆网络之间的传输距离可达到100米,随着电缆的延长,现有的传输距离明显无法满足MIL-STD-1553A/B的实际应用,为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延长信号在两条不同MIL-STD-1553A/B电缆网络之间的传输距离。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分平衡MIL-STD-1553A/B信号中继器,在对信号处理之后,延长信号在两条不同的MIL-STD-1553A/B电缆网络之间的传输距离。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差分平衡MIL-STD-1553A/B信号中继器,所述中继器连接于两条MIL-STD-1553A/B电缆之间,所述中继器包括:
两个收发器,所述两个收发器分别连接对应的一条MIL-STD-1553A/B电缆,用于接收对应的MIL-STD-1553A/B电缆发出的1553信号或发出1553信号至对应的MIL-STD-1553A/B电缆;
控制芯片,用于识别并接收其中一个收发器传输的信号,并控制另一个收发器将控制芯片接收的信号转换为对应的用于在MIL-STD-1553A/B电缆传输的1553信号,所述控制芯片分别与两个收发器电气连接;
电平控制模块,用于通过被控制芯片控制产生相应的电平信号进而控制对应的收发器,所述电平控制模块分别电气连接控制芯片与两个收发器。
所述控制芯片为采用中级控制逻辑算法IP核的控制芯片FPGA EP3C5E144。
所述收发器采用具有两路通道的1M收发器小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差分平衡MIL-STD-1553A/B信号中继器,在其中一个收发器收到1553信号后,此收发器将收到的1553信号转换为控制芯片FPGA可识别的信号,此信号经控制芯片FPGA处理后,控制芯片FPGA通过控制电平控制模块使另一个收发器工作,将控制芯片FPGA处理后的信号转换为对应的MIL-STD-1553A/B电缆可识别的1553信号,整个过程通过中继器的工作,使原来的1553信号完整也传输到另外一个MIL-STD-1553A/B电缆中,延长信号在MIL-STD-1553A/B电缆中的传输距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中继器在MIL-STD-1553A/B电缆中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中继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中继器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的中继器在MIL-STD-1553A/B电缆中的连接示意图,包括总线控制器(BC),总线控制器(BC)连接1553电缆网络B,通过总线控制器(BC)可以向1553电缆网络B的短接线A注入20.8V的1553信号,所述1553信号经过耦合器后按照理论的1/4倍衰减,并在短接线C处输出5.2V的波形,通过中继器后,再还原为20.8V的1553信号输入到1553电缆网络E的短接线D,从而达到中继的效果。所述耦合器能够对电压进行处理,可以按照具体的设定将输入的电压转换为所需的电压。本实用中所述向1553电缆网络B的短接线A注入20.8V的1553信号,此处20.8V的1553信号是符合实际应用的电压值,但在实际应用时,由于误差的存在,注入的电压值允许存在相应的变动,只要注入的电压在20.8V左右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矽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矽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65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