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轮机轴承箱油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2770.3 | 申请日: | 2013-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0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余弦;徐克鹏;祝剑虹;张建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全四维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25/18 | 分类号: | F01D25/1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轮机 轴承 油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轮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轮机轴承箱油路系统。
背景技术
在苏制超临界发电机组配套的给水泵汽泵组改造工作中,改造后设计转速的提高会使原变刚度支撑圆柱轴承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因此需更换全套轴承。而改造前的主轴油泵与前支撑轴承、正负推力轴承是集成在一起的,润滑油受转子上的油泵离心力的作用,进入到负推力轴承、正推力轴承和径向圆柱轴承,保证轴承工作时整个轴瓦都浸泡在润滑油中。而更换后的轴承的润滑方式为通过油路将润滑油供到轴瓦表面,无法沿用之前的润滑方式,故需重新设计油路从轴承箱外将滑油导入轴承,保证各个轴承的独立供油。为此,需要在不改动轴承箱整体结构的前提下设计一种能够保证轴承供油的油路,确保改造后轴承的正常运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轮机轴承箱油路系统,以确保现有汽轮机轴承箱改造后的轴承供油。该油路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很好地控制运行时的轴承滑油温度。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汽轮机轴承箱油路系统包括:输油管、导油软管、负推力轴承进油孔、径向轴承进油孔、正推力轴承进油孔、轴套回油孔,滑油经轴承箱箱体底部的开孔进入轴承箱箱体内的输油管,输油管将滑油分为三路,通过三根导油软管分别连接轴承箱内负推力轴承进油孔、径向轴承进油孔、正推力轴承进油孔,为轴承箱内负推力轴承、正推力轴承、可倾瓦径向轴承供油,从负推力轴承、正推力轴承、可倾瓦径向轴承流出的滑油通过轴承箱内推力盘底部的轴套汇聚到轴套回油孔,从轴套回油孔经轴承箱箱体底部流回油站。
优选地,负推力轴承进油孔共位于负推力轴承侧面;径向轴承进油孔位于可倾瓦径向轴承侧面;正推力轴承进油孔共位于正推力轴承侧面;轴套回油孔共一个,位于轴套下方,负推力轴承、正推力轴承、可倾瓦径向轴承、输油管、导油软管、轴套均布置在轴承箱箱体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轮机轴承箱油路系统,能够完全借用已有轴承箱与箱体基础,结构简单,同时能够通过合理的供油管路布置,使得各个轴承内的滑油相互独立,避免轴承出口的高温滑油再次进入其它轴承,能够保证各轴承滑油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提供的汽轮机轴承箱油路系统,不仅能匹配转速升高后更换轴承的要求,同时保留了部分原有结构,减少了改造工作量,保证各轴承滑油温度处于合理范围,大大提高了汽轮机改造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轮机轴承箱油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汽轮机轴承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轮机轴承箱油路系统的结构图。在图1中,各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轴承箱箱体、2--负推力轴承、3--推力盘、4--正推力轴承、5--可倾瓦径向轴承、6--输油管、7--导油软管、8--瓦套、9--负推力轴承进油孔、10--径向轴承进油孔、11--正推力轴承进油孔、12--轴套回油孔。图2为现有的汽轮机轴承箱的结构示意图。在图2中,各附图标记如下:1--轴承箱箱体、13—轴承套、14—推力盘与油泵、15—负推力轴承、16—正推力轴承、17、径向圆柱轴承。
如图2所示的现有的汽轮机轴承箱的结构示意图,其主轴油泵与前支撑轴承、正推力轴承16、负推力轴承15是集成在一起的,润滑油受转子上的油泵离心力的作用,进入到负推力轴承15、正推力轴承16和径向圆柱轴承17,保证轴承工作时整个轴瓦都浸泡在润滑油中。
而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轴承的润滑方式为通过油路将润滑油供到轴瓦表面,无法沿用之前的润滑方式,故需重新设计油路从轴承箱外将滑油导入轴承,保证各个轴承的独立供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轮机轴承箱油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的轴承箱主要包括轴承箱箱体1、负推力轴承2、推力盘3、正推力轴承4、可倾瓦径向轴承5、输油管6、导油软管7、轴套8。
为减少改造现场施工工期,已有前轴承箱与箱体基础不动,避免长时间的土建改造施工,只需在原轴承箱上开孔为油路系统提供通道即可。
其中油路系统由输油管6、导油软管7、负推力轴承进油孔9、径向轴承进油孔10、正推力轴承进油孔11、轴套回油孔12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全四维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全四维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27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