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快速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1098.6 | 申请日: | 2013-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4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宋厚辉;张志刚;申会刚;李然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戈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77 | 分类号: | G01N33/577;G01N33/53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周世骏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大分子 相互作用 快速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 ELISA)自1971年被Engvall和Perlman报道以来,在免疫学和生物化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方法的不断改进、酶标仪的不断更新,在抗原和抗体的检测方面,ELISA仍是目前实验室检测分析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ELISA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抗原与抗体分子共价结合后,不影响各自的免疫学活性。通过抗原包被、封闭、加一抗、加酶标二抗、底物显色等步骤,判定抗原与抗体反应的特异性,通过颜色反应的深浅确定抗体或抗原的浓度。此种显色反应可通过ELISA检测仪(酶标仪)进行定量测定,使ELISA方法成为一种既特异又敏感的检测方法。然而,ELISA反应从抗原包被到底物显色,需要多个步骤,在时间上需要4-6小时甚至过夜。目前商业化的ELISA检测试剂盒,一般采用含有预包被抗原或者抗体的酶标板,但在检测时间上仍需要2-4小时之久。
因此,目前的检测技术需要从时间上解决快速检测反应问题。为此,免疫胶体金层析技术开始问世。层析法检测技术最早出现于1988年,是Unipath公司利用纳米胶体金颗粒开发生产的一种孕检层析试纸条,使用预制的试纸条3-5分钟可以出检测结果。此后,免疫胶体金在快速检测试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但是胶体金技术需要不同纳米颗粒的胶体金制作、喷金、点样等设备,而且层析反应往往与ELISA反应不一致。在ELISA中可以出现的抗原和抗体反应,在胶体金层析试纸条中却不出现。
因此,为了解决ELISA反应时间长的缺点,同时又能解决免疫层析中常常出现的低灵敏性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即:一种快速检测抗原和抗体反应(或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快速检测装置。
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提供一种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快速检测装置,包括底板,在底板的表面上设有n个检测单元,n为≥1的整数;每个检测单元中包括一个反应孔、一个检测孔和连接两者的微管;各检测孔均通过微管连接至负压装置接口;所述微管的直径为0.1~2毫米;所述反应孔为敞口式,用于滴入反应物;所述检测孔为闭合式,其内部有一根具有磁性的金属线,金属线与该组检测单元中微管的方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板是塑料、陶瓷或聚乙烯惰性材料的底板。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微管是聚乙烯、丙烯或丁烯塑料材质的管道。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反应孔的容量为10~500微升。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检测单元至少有两个,各检测单元相互并列且平行布置,其反应孔和检测孔分列底板的两端且排布成行。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负压装置接口是用于连接蠕动泵或吸耳球的接口。
应用本实用新型中装置的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快速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免疫磁珠的产品使用说明将第一种生物大分子偶联在免疫磁珠上,然后依次加入待检测物质和至少一种标记的第二种生物大分子;该过程有两种实现方式:在试管中完成混合后将反应物液体加入反应孔,或是依次向反应孔中加入反应物液体;
所述第一种生物大分子是蛋白质、多糖、多肽、核酸或化学药物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待检测物质和第二种生物大分子是蛋白质、多肽、多糖、毒素、化学药物或核酸中的任意一种。其中,第二种生物大分子能与待检测物质结合;用于第二种生物大分子的标记物是胶体金、荧光材料、化学发光材料或上转发光材料中的任意一种;
(2)启动蠕动泵,使反应孔中的反应物液体流向检测孔;如果偶联到磁珠上的第一种生物大分子、待检测物质、标记的第二种生物大分子发生了相互作用,反应物液体在流经检测孔时会被吸附到检测线上;通过肉眼、荧光检测器、化学发光检测器或者上转发光检测器能够检测到磁线的颜色变化。
本实用新型中,加入反应孔中的反应物液体中,偶联到磁珠上的第一种生物大分子的浓度为0.1~1微克/毫升;标记的第二种生物大分子的浓度根据其生产商的推荐值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戈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戈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10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合式并联电容器专用吊装工具
- 下一篇:干燥效率高的干燥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