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驱动轮自动调节式全电动托盘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9866.4 | 申请日: | 2013-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88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贾军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基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9/22 | 分类号: | B66F9/22;B66F9/075;B60G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407 上海市奉贤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自动 调节 电动 托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仓储物流搬运设备,尤其涉及了一种驱动轮自动调节式全电动托盘车。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搬运车绝大部分是四处支撑轮和一个后轮驱动,整车五轮附着路面支撑,其中驱动轮的着地力靠弹簧力确定。这种结构,整车不管是空载还是满载,驱动附着力是定值,驱动轮使用时的磨损是不变的。所以,不管搬不搬运货物,只要整机行走,驱动轮就会有与搬运货物时同样的磨损,驱动轮的有效使用寿命就会大大缩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电动托盘车整车不管是空载还是满载时,驱动附着力都是定值,从而导致驱动轮磨损过快,托盘车能耗大等缺点,提供了一种通过液压油缸与驱动轮总成连接,使驱动轮根据整车的负载量大小,自动调节驱动轮与地面的压力,从而使得整车在空载或负载小时,驱动轮与地面的压力也小,降低了驱动轮的磨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驱动轮自动调节式全电动托盘车,包括叉车架与车身系统,所述的车身系统内设置提升油缸,提升油缸与增压油缸连接,增压油缸通过压簧与驱动轮总成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驱动轮总成包括驱动轮。
作为优选,所述的叉车架上设有前支撑轮,车身系统下方设有后支撑轮。
作为优选,驱动轮自动调节式全电动托盘车,还包括操作驾驶系统,驾驶系统包括方向盘。
作为优选,所述的车身系统后方还设有操作员踩踏的踏板,以及对称设置在车身系统两侧的安全扶手。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液压油缸与驱动轮总成连接,使驱动轮根据整车的负载量大小,自动调节驱动轮与地面的压力,从而使得整车在空载或负载小时,驱动轮与地面的压力也小,降低了驱动轮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叉车架、2—车身系统、3—驾驶系统、4—踏板、5—安全扶手、6—驱动轮总成、7—增压油缸、8—压簧、11—前支撑轮、21—后支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驱动轮自动调节式全电动托盘车,如图1所示,包括叉车架1与车身系统2,所述的车身系统2内设置提升油缸9,提升油缸9与增压油缸7连接,增压油缸7通过压簧8与驱动轮总成6连接。叉车架1设置在车身系统2的前端。提升油缸9的液压油路与增压油缸7的液压油路相同,是一个液压系统,所以两个油缸内液压压力始终保持相同。
驱动轮总成6包括驱动轮。驱动轮在托盘车不同的载荷下,有不同的附着力,载荷越小,驱动轮的附着力越小,与地面的摩擦力也越小,从而磨损也最小;而托盘车满载时,驱动轮的附着力越大,与地面的摩擦力也越大。与现有的托盘车相比,在空载或载荷教小时,减小了驱动轮与地面的附着力,降低了驱动轮的磨损,提高了驱动轮的使用寿命。
叉车架1上设有前支撑轮11,车身系统2下方设有后支撑轮21。整车行走是靠驱动轮总成6向前转动或向后转动,驱动整车向前或向后行驶,驱动力的大小在驱动系统扭矩范围内,驱动轮总成6对地面的压力越大,转动时地面对它的摩擦力或反作用力越大,驱动轮对整车的驱动力就越大。反之,当驱动轮总成6对地面的压力越小,转动时地面对它的摩擦力或反作用力越小,驱动轮对整车的驱动力就越小。
驱动轮自动调节式全电动托盘车,还包括操作驾驶系统3,驾驶系统3包括方向盘。车身系统2后方还设有操作员踩踏的踏板4,以及对称设置在车身系统2两侧的安全扶手5。
本实用新型运行原理如下:
整车行走是靠驱动轮总成6向前转动或向后转动,驱动整车向前或向后行驶,驱动力的大小在驱动系统扭矩范围内,驱动轮总成6对地面的压力越大,转动时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反作用力)越大,驱动轮对整车的驱动力就越大。反之,当驱动轮总成6对地面的压力越小,转动时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反作用力)越小,驱动轮对整车的驱动力就越小。
整车空载时,在工作场地上如附图一,前支撑轮11,车后支撑轮21、驱动轮总成6同时着地。提升油缸9所受的力最小,所以液压系统压力也是最小,增压油缸7顶出力最小。此时,增压油缸7的油缸杠杆收回到底,驱动轮总成6上的驱动轮对地面的附着力,就是压簧8对驱动轮的压力,仅保证和满足对空车的驱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基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基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98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