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直径微变形减震桩护壁隔离层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5865.2 | 申请日: | 2013-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20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刘睿;罗宗礼;胡畔;吴小鑫;刘岩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68 | 分类号: | E02D5/68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81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径 变形 减震 护壁 隔离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直径微变形减震桩护壁隔离层结构,属于建筑工程中桩孔隔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工程中,常会在山顶部分基础结构进行人工挖孔桩的施工,由于其中靠边坡一侧挖孔桩距离边坡较近,会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因所施工的建筑使用寿命一般都为50年以上,故需保证隔离层的耐久性满足设计要求,需为高压缩性材料,且应保证其密封性,避免因水分侵蚀导致隔离层的性能下降。因此对该处的孔桩需要进行隔离处理,以减少山体边坡承受孔桩传来的水平方向荷载,保证边坡稳定。但目前在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什么理想的施工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直径微变形减震桩护壁隔离层结构,以解决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距离边坡较近的孔桩需要进行隔离处理的难题,从而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及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大直径微变形减震桩护壁隔离层结构,包括大直径微变形减震桩孔,大直径微变形减震桩孔的内壁设有混凝土护壁,混凝土护壁表面设有干粉粘结砂浆层,沿大直径微变形减震桩孔圆周均布有一组木条,木条与木条之间设有外层挤塑板,木条和外层挤塑板内表面设有内层挤塑板,内层挤塑板的内表面设有彩钢板。
前述结构中,所述木条经膨胀螺栓与混凝土护壁连接。
前述结构中,所述彩钢板为卷板,彩钢板环桩孔分层设置,彩钢板两端的纵向接缝为搭接,纵向接缝交错设置,搭接宽度为20~40cm。
前述结构中,所述彩钢板环桩孔分层设置,层与层之间的水平接缝为上层压下层搭接,搭接宽度为8~12cm;彩钢板经铁钉与木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无施工方法和经验借鉴的情况下,采用XPS挤塑板作为大直径微变形减震桩的隔离层,很好的解决了建筑工程中大直径微变形减震桩的隔离难题。本实用新型技术简单,现场安装效率高,质量可靠,施工工期短,劳动力强度低,可安排劳动力同时进行施工;材料可于材料加工场内进行加工,现场可直接进行拼装工作,节省了工期;施工质量到达了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大直径微变形减震桩孔,2-混凝土护壁,3-干粉粘结砂浆层,4-木条,5-外层挤塑板,6-内层挤塑板,7-彩钢板,8-膨胀螺栓,9-铁钉,10-纵向接缝,11-水平接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本实用新型是根据下述的一种大直径微变形减震桩护壁隔离层的施工方法所构建的,如图1所示,该方法按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在桩孔的混凝土护壁表面涂抹一层干粉粘结砂浆;
步骤2、在干粉粘结砂浆层表面固定一组木条,木条用膨胀螺栓轴向固定在桩孔的混凝土护壁上,一组木条沿混凝土护壁均匀固定;
步骤3、在木条之间的孔壁上粘贴外层挤塑板;
步骤4、在外层挤塑板和木条上粘贴内层挤塑板;
步骤5、内层挤塑板上铺设彩钢板。
前述方法中所述的干粉粘结砂浆层的厚度为5~8mm。所述木条的截面形状为矩形,长度与桩孔深度相同;沿木条长度方向钻一组用于固定木条的螺栓孔。螺栓孔为台阶孔,膨胀螺栓的螺母陷入台阶孔内,以保证木条表面的平整。所述外层挤塑板和内层挤塑板的形状与木条形状相同为矩形条状;外层挤塑板直接粘贴在干粉粘结砂浆层表面;内层挤塑板粘贴在外层挤塑板和木条表面;内层挤塑板的接缝与外层挤塑板的接缝错开粘贴。所述彩钢板为宽度1.1米的彩钢板卷,铺设时从桩孔的底部向上分层铺设,彩钢板用铁钉固定在木条上;纵向接缝搭接宽度为30cm,层与层之间的纵向接缝交错设置;水平接缝为上层压下层的搭接方式,搭接宽度为1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58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