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电极电击式灭虫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9153.X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8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疆;刘哲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东疆;刘滨疆;刘哲恒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A01M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0018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电极 电击 灭虫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昆虫趋光性原理和高压电击原理,使用诱虫灯光,引诱昆虫趋近光源,并实现电击灭杀的一种灭虫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电击式灭虫灯,其两个工作电极围绕诱虫光源,以环形栅状或平面栅状形式垂直交替间隔分布。因为昆虫一般是以螺旋渐近轨迹趋近光源,所以栅状工作电极对大中型昆虫具有较好的杀伤力,但体长2~3毫米的微小昆虫,极易穿越两个工作电极之间的空隙,而不被电杀,因此,这种栅状工作电极结构限制了电杀昆虫的范围。栅状工作电极的电极丝很细,上下两端必须设置绝缘性极好、结构复杂的电极固定端,下部的电极固定端表面极易落尘和打湿,容易引起电极短路,损坏控制器和高压包,短路电弧还会烧损电极固定端,因此,栅状工作电极结构的灭虫灯工作可靠性较差。栅状工作电极是由若干电极丝经过连接或焊接而成,设计结构与制作工艺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为克服栅状工作电极电击式灭虫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旋电极电击式灭虫灯,该灭虫灯不仅可以电杀大中型昆虫,还可以电杀体长2~3毫米的微小昆虫;该灭虫灯避免了工作电极固定端因污染和打湿引起的电极短路,提升了灭虫灯的工作可靠性;该灭虫灯的设计结构与制作工艺相对简单。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开关控制器(12)和高压包(11)顺序电连接,高压包(11)的两个高压输出端分别与工作电极一(1)和工作电极二(4)电连接,开关控制器(12)、灯座(10)和诱虫灯(6)顺序电连接,开关控制器(12)和高压包(11)安装在外壳(13)的封闭空间内,外壳(13)敞开的一端安装灯座(10)、电极座(9)和防护罩(5),工作电极一(1)和工作电极二(4)一端与电极座(9)固定,一端悬空,工作电极一(1)和工作电极二(4)是环绕诱虫灯(6)轴线交互旋绕的双螺旋构造,电极座(9)的柱状外表面分布有螺旋槽一(8)和螺旋槽二(7),螺旋槽一(8)和螺旋槽二(7)为同轴双线螺旋构造,工作电极一(1)和工作电极二(4)分别与螺旋槽一(8)和螺旋槽二(7)旋合固定,沿工作电极一(1)外表面套有螺旋状金属丝一(2),沿工作电极二(4)外表面套有螺旋状金属丝二(3)。这样的结构设计,使昆虫趋近光源的螺旋渐近轨迹与工作电极一(1)和工作电极二(4)之间的螺旋间隙存在一定的空间重合量,延长了昆虫飞跃两电极间隙的时间,加大了昆虫被电杀的机率,另外,套在工作电极一(1)和工作电极二(4)外表面的金属丝一(2)和金属丝二(3)很细,依据尖端放电原理,增强了电击的强度和频度,提高了电杀微小昆虫的能力,从而解决了电杀体长2~3毫米微小昆虫的技术问题。工作电极 一(1)和工作电极二(4)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呈竖直悬臂状,分别与电极座(9)的螺旋槽一(8)和螺旋槽二(7)旋合固定,实现了工作电极一(1)和工作电极二(4)上端固定、下端悬空的构造,而电极座(9)又受到外壳(13)裙部的防护,不存在污染和打湿的问题,避免了工作电极一(1)和工作电极二(4)因短路造成的危害。工作电极一(1)、工作电极二(4)、螺旋状金属丝一(2)和螺旋状金属丝二(3)都是由单根金属线旋绕而成,实现了简化设计结构与制作工艺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电杀大中型昆虫的同时,还能电杀体长2~3毫米的微小昆虫,提高了电杀昆虫大小的范围;消除了电极座因污染和打湿引起的工作电极短路,提高了装置的工作可靠性;设计结构与制作工艺相对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构造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图。
图3是电极座(9)的轴测视图。
图4是图3的仰视图。
图5是图3的正视图。
图6是图3的左视图。
图中1.工作电极一,2.螺旋状金属丝一,3.螺旋状金属丝二,4、工作电极二,5.防护罩,6.诱虫灯,7.螺旋槽二,8.螺旋槽一,9.电极座,10.灯座,11.高压包,12.开关控制器,13.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东疆;刘滨疆;刘哲恒,未经刘东疆;刘滨疆;刘哲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91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捕鼠器
- 下一篇:加强型防断裂漂尾电子浮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