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乙醇汽油发动机预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7701.5 | 申请日: | 2013-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4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胡俊勇;刘青林;何博;李杰;王先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53/06 | 分类号: | F02M53/06;F02N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醇汽油 发动机 预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灵活燃料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乙醇汽油冷启动领域。
背景技术
乙醇燃料含氧量高,有利于充分燃烧,且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改善能源结构,是一种新型可再生的清洁燃料。但与汽油相比,乙醇燃料着火特性差,冷启动性能差,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在乙醇燃料中加入少量汽油改善其冷启动性能,这种混合燃料称作乙醇汽油,根据掺入汽油的掺合率不一样,又可分为低浓度乙醇汽油和高浓度乙醇汽油。使用乙醇汽油的发动机在低温情况下,还是面临着燃料挥发性差,冷启动困难的问题,严重限制的乙醇汽油的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改善发动机冷启动的乙醇汽油发动机预热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乙醇汽油发动机预热系统包括蓄电池、电子控制单元、预热模块和电加热喷油器,其中蓄电池、预热模块和电加热喷油器通过线束依次连接,电子控制单元通过线束与预热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蓄电池和所述预热模块间还连接有保险丝。
更优选地,所述保险丝的额定电流为70A。
优选地,还包括继电器,所述继电器通过线束分别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和所述电加热喷油器连接。
更优选地,所述继电器的额定电流为70A。
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电加热喷油器对乙醇汽油进行加热,保证了乙醇汽油在低温时也能充分雾化,发动机机在低温时也能正常启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乙醇汽油发动机预热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如下:
蓄电池-1,电子控制单元-2,预热模块-3,电加热喷油器-4,保险丝-5,继电器-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乙醇汽油发动机预热系统包括蓄电池1、电子控制单元2、预热模块3和电加热喷油器4,其中蓄电池1、预热模块3和电加热喷油器4通过线束依次连接,电子控制单元2通过线束与预热模块3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电子控制单元2在发动机启动时,向预热模块3发送占空比信号,预热模块3接收到信号后,增加通过电加热喷油器4的平均电流,电加热喷油器4的加热温度升高,加热电加热喷油器4中的乙醇汽油,加热后的乙醇汽油喷射入发动机内,高温下的乙醇汽油得到较好的雾化挥发,从而达到点燃条件,保证了发动机启动成功。整个启动过程中电子控制单元2持续向预热模块3发送占空比信号,从而保证电加热喷油器4持续加热,使发动机冷机过程中的乙醇燃料充分雾化,保证启动过程中有持续的充分雾化的乙醇燃料喷射入发动机内,可以连续的点燃。随着发动机的温度升高,当满足乙醇汽油的雾化温度条件时,电子控制单元2停止向预热模块3发送占空比信号,电加热喷油器4加热停止,发动机冷启动结束。
优选地,在蓄电池1和预热模块3之间还可通过线束连接保险丝5,用于防止系统回路发生短路时,损害预热系统回路中各零部件。更优选地,选用额定电流为70A的保险丝,以在保护回路的同时降低成本,保证预热系统正常工作。
优选地,在电子控制单元2和电加热喷油器4之间还可通过线束连接继电器6,用于防止系统回路发生短路时,损害预热系统回路中各零部件。当乙醇汽油发动机预热系统回路发生短路时,电流急剧升高,电子控制单元2切断继电器6,电加热喷油器4停止加热,从而防止电加热喷油器4温度过高而损坏。更优选地,选用额定电流为70A的继电器,以在保护回路的同时降低成本,保证预热系统正常工作。
虽然本实用新型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被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构思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77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气压缩机及其显示系统
- 下一篇:一种汽轮机用隔板组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