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5835.3 | 申请日: | 2013-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7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蒋欢;左倬;朱雪诞;陈煜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D7/10 | 分类号: | A01D7/10;A01D44/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钟玉敏 |
地址: | 2004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水生植物 收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浅水和面积较小等收割船无法进入工作的水域的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生态理念在环境保护和水利领域逐渐被接受认可,人们对水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水生植物因其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或水体净化能力,采用其作为主体对水体进行生态净化和生态修复的技术在各地得到推广。目前应用较多的水生植物分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沉水植物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对整个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系统稳定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沉水植物可有效去除会提中的氮、磷及其他污染物,能够改善水体水质,促进水体环境的良性发展。但是沉水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多数沉水植物在7~8月生物量达到最大,秋、冬季逐渐凋谢死亡。若不进行及时收割,死亡的植株腐烂分解释放出有机物将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现有一些用于水生植物修剪的大型机械设备,可对水生植物进行采收、挤压、打包与粉碎等操作,但需要装载在昂贵的大型专用船只上使用,且大型船只的吃水深度大,因此一般只能在水深两米以上的水域和大面积水域中作业。而在浅水水域和面积较小的水域中例如公园水体、城市景观水体、悬床等,水生植物修剪的方法仍是人工用镰刀收割、耙子打捞等原始方式,人工收割操作不方便,工人劳动强度大,修剪效率极低。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110144606.9公开了一种浅滩复合式驱动水生植物收割船,包括:船体、设置于船体内的驱动系统、安装于船体前端的收集装置、设置于船体中央的存储装置、安装于船体后端的输送装置、设置于船体上方的驾驶室及设置于船体底部的明轮驱动行走装置;所述驾驶室内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船体底部还设有副轮驱动行走装置,所述副轮驱动行走装置包括设置于船体底部的主动轴和从动轴、安装于主动轴上的主动齿轮、安装于从动轴上的从动齿轮、与主动轴相连接的液压马达及设置于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上的复合履带,所述复合履带的内侧设有数个导向轮。该收割船虽然可以用于浅滩收割作业,但在小面积水域中因体积过大行走不便,而且结构复杂,投入成本过高,不适于大面积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浅水和面积较小等收割船无法进入工作的水域的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应用于水生植物的修剪收割,包括:操作杆;动耙和静耙,静耙固定在操作杆前端,动耙转动设置在静耙上,所述动耙和静耙均包括多根呈扇形设置的耙肋,每根耙肋的上侧或下侧均设有至少两个耙齿,其中,动耙耙肋端部的耙齿上设有切割片形成切割齿;拉紧绳,一端与动耙连接,另一端与操作杆尾端连接,当拉动所述拉紧绳时,拉紧绳带动动耙相对静耙位移,动耙的耙齿与静耙的耙齿咬合,切割齿与相应的静耙耙齿发生剪切。
进一步地,还包括握持装置,所述握持装置包括一握把和一固定环,固定环箍紧在操作杆尾端,固定环上连接两夹持板,握把通过一销轴转动设置在两夹持板间并与拉紧绳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静耙和动耙间连接一复位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杆为中空圆管,所述拉紧绳穿过管壁上的圆孔布设在管中。
进一步地,所述耙齿与耙肋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耙肋间通过环肋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静耙上设置有一紧固套,所述拉紧绳穿过紧固套与动耙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杆、动耙和静耙、握持装置、环肋、紧固套均采用不锈钢材料。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拉紧绳传动拉动动耙,使动耙相对静耙位移,通过切割齿和静耙上的相应耙齿咬合切断植物,同时动耙和静耙上其余咬合的耙齿将切断的植物夹住防止其沉入水底;然后通过复位弹簧使咬合的动耙和静耙分开,植物脱落达到修剪收割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投入低,可大幅减少工人劳动强度,加快收割进度,适用于浅水和面积较小等收割船无法进入工作的水域进行人工收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动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静耙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握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操作杆
2 动耙
21 动耙肋
22 动耙齿
23 切割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58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止失气轮胎横向运动的重车车轮支撑体
- 下一篇:一种三辊卷板机用油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