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塑壳封口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5196.2 | 申请日: | 2013-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0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康书文;赵万彬;方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源中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B29C65/18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陈宏伟 |
地址: | 13600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封口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电池塑壳封口夹具,特别适用于轻质、薄壳方板类工件的夹紧定位,属于动力电池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热板焊接是最简单的塑料焊接技术,一般是平面电热板将需焊接的两平面熔融软化后迅速移去电热板合并两平面并加压力至冷却。塑料电池壳由于重量轻,成本低,受到市场的青睐。塑料电池壳通常由壳体与壳盖通过焊接方式熔合到一起。由于塑料电池壳壳盖一般都比较薄(≤6mm),而且要保证熔合深度1.5~2mm的工艺要求,还要保证融合后壳体和上壳盖的对齐度不大于0.2mm,这就给壳盖的定位夹紧装置的设计带来了难度。有些设备制造商利用电池壳壳盖上的安全阀安装孔设计了夹紧装置,但这种设计缺乏对夹紧工件自由度的有效限制,难以保证产品对齐度的要求,影响了熔合质量,废品率较高。尤其在加压力冷却阶段,该装置便失去了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锂电池塑壳封口夹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产品对齐度难以保证,影响熔合质量,废品率较高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锂电池塑壳封口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活动块及固定块、气动元件;固定块安装在底板上,固定块上具有活动块安装槽,活动块安装在固定块安装槽中,活动块与气动元件紧固连接,活动块在气动元件作用下前、后往复运动,通过气动元件执行动作,夹紧定位电池壳盖工件。通过调整气源的压力和流量,可控制夹紧力度和速度。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锂电池塑壳封口夹具,底板呈长方形块状,底板上有工件限位槽、滑动块滑槽、固定块安装槽;滑动块滑槽深度大于固定块安装槽深度;为减轻夹具重量,底板材料选用铝板。底板上工件限位槽具有一个限位面,工件壳盖由底板上工件限位槽上的限位面进行限位,保证工件壳盖与壳体熔合后的对齐度。
因工件壳盖为塑料制品,韧性有余而硬度不足,活动块上部与工件接触处设计有顶尖。活动块的顶尖加工成R圆弧,避免因夹紧力过度而使壳盖产生压痕,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活动块上部顶尖部位圆弧R0.2。
本实用新型安装于塑料热板焊机上,通过整机的控制系统实现动作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定位精度高,焊合件产品对齐度好;动作可靠,满足产品质量要求,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活动块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板俯视图;
图中:1辅助气缸、2主气缸、3固定块、4活动块、5底板、6壳盖工件、7螺栓、8螺母;4a 顶尖、5a工件限位槽、5b固定块安装槽、5c滑动块滑槽、5d限位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5、活动块4及固定块3、气动元件;气动元件包括主气缸2、辅助气缸1。
如图4所示:底板5呈长方形块状,底板5上有工件限位槽5a、固定块安装槽5b、滑动块滑槽5c;滑动块滑槽5c深度大于固定块安装槽5b深度;为减轻夹具重量,底板5材料选用铝板。底板5上工件限位槽5a具有一个限位面5d,壳盖工件6由底板5上工件限位槽5a上的限位面5d进行限位,保证壳盖工件的壳盖与壳体熔合后对齐度。
如图1、图2所示:固定块3安装在底板5上,固定块3上具有活动块4安装槽,活动块4安装在固定块安装槽中,活动块4与气动元件间由螺栓紧固连接,活动块4在气动元件作用下前、后往复运动,通过气动元件执行动作,夹紧定位电池壳盖工件6。通过调整气源的压力和流量,可控制夹紧力度和速度。
如图3所示:因壳盖工件6为塑料制品,韧性有余而硬度不足,活动块4上部与工件接触处设计有顶尖4a。活动块4的顶尖加工成R圆弧,避免因夹紧力过度而使壳盖工件6产生压痕,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活动块4上部顶尖4a部位圆弧为R0.2。
本实用新型安装于塑料热板焊机上,通过整机的控制系统实现动作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源中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辽源中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51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