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开口轴承用的甩油盘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9391.4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46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陆晓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创新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66 | 分类号: | F16C33/66;F16C33/02;F16C33/7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2351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口 轴承 油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轴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口轴承用的甩油盘。
背景技术
一般甩油盘套装在电机主轴上,其盘面为圆盘形,在中高速运动的轴类零部件(如轴承)上安装甩油盘可以达到密封的效果,其密封原理为离心密封,当轴高速转动时,甩油盘也是高速转动的,借助离心力的作用将液体介质沿径向甩出,阻止液体进入漏泄缝隙,从而达到密封的目的。
现有开口轴承上用的甩油盘结构,其实叫它挡油圈更为合适,因为实际结构仅起了挡油作用,如图1所示。其缺点为轴承上多余的油脂甩不掉,众所周知,轴承合适的油脂量为内腔的2/3,但加油是凭人工直觉操作,一般操作人员都认为多加一点好,但轴承油脂过多会造成电机轴承过热而烧坏轴承。在实际现状中轴承烧坏占电机烧坏的50%以上,其中轴承油脂过多造成轴承发热烧坏的占极大多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口轴承用的甩油盘,通过甩油盘结构改进设计,使得甩油盘既能做到挡油又能甩掉轴承中多余的油脂。
一种开口轴承用的甩油盘,包括盘体,所述的盘体上设有与开口轴承内圈配合的固定面,所述的盘体包括:
与开口轴承外盖内止口配合的挡油外止口面;
与挡油外止口面贴合的甩油坡面;
所述的固定面设于甩油坡面上。
所述的甩油坡面为圆锥台状。
所述的盘体与固定面的总厚度为15mm。
所述的挡油外止口面的厚度为2mm。
所述的固定面的厚度为4mm。
所述的甩油坡面的厚度为9mm。
所述的甩油坡面的坡度为35°。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甩油盘的机械性能,进一步地:甩油盘材质采用工程塑料。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结构设计合理简单,既能甩油又能挡油,使轴承能在最佳所需油脂状态下良好行运,达到电机设计的最高使用寿命;
(2)耐热、耐腐蚀、抗老化性能好,在150℃温度下不变形,适应柴油机长时间变负荷运转工况;
(3)工程塑料甩油盘与运动的曲轴及轴承配合,具有阻隔和吸附噪音的特点,比金属甩油盘接触运动的噪音低,有利于降低电机的整机噪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开口轴承用甩油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甩油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沿AA’方向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为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和3所示,一种开口轴承用的甩油盘,包括盘体,盘体上设有固定面3,盘体包括挡油外止口面1和甩油坡面2;其中:
挡油外止口面1与开口轴承外盖内止口相配合,其厚度只要保证强度的基础上要求小尺寸;本实施方式中挡油外止口面1的厚度为2mm。
甩油坡面2与挡油外止口面1相贴合,其为圆锥台状,坡面坡度为35°;本实施方式中,甩油坡面2与挡油外止口面1成一体化设计,甩油坡面2的厚度为9mm。
固定面3设于甩油坡面2上,其与开口轴承内圈相配合;固定面3的内径d1和外径d2尺寸与不同型号轴承内圈配作;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面3的厚度为4mm。
整个甩油盘的厚度为15mm,且整体采用工程塑料制成。
这样,在电机运转时,若轴承内腔存在多余的油脂,会直接从甩油坡面2甩出去,又因密封配合面小随着运转力挤出甩油圈外,从外盖排油孔排出;既能甩油又能挡油,使轴承能在最佳所需油脂状态下良好行运,达到电机设计的最高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创新电机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创新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93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