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异焦距光热反射镜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4779.5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61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薛黎明;刘伯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2/52 | 分类号: | F24J2/5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03 | 代理人: | 尹振启 |
地址: | 1022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焦距 光热 反射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热反射镜支架装置,尤其是一种异焦距光热反射镜支架。
背景技术
对于通常的太阳能光热反射镜的固定支架装置尤其是槽式光热发电聚光装置,经常都会遇到玻璃镜体的抗风及日常清扫等相关问题。其中十几米或几十米、上百米长的反光镜列在风力较强的天气所受的风阻是相当大的,而镜面都需要定期清洁表面,再加上光热电站需要运行二十年左右的周期,这一切都给解决风阻和维护镜面清洁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虽然玻璃表面技术已基本过关,但考虑到具体的地点和镜面排列方式及密度,安装合适的清洁装置和加强支架强度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这种曲率不同曲面玻璃,曲率的均匀性和形状给解决问题设置了不少的障碍。因此,如何可以进行一定设计优化、如何利用曲面的特点在支架以及玻璃结构上想办法,使其自身就具有自清洁以及抗风的结构就成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太阳能光热反射镜支撑的支架装置即异焦距光热反射镜支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异焦距光热反射镜支架,包括前后两个平行的用于承重的前竖梁和后竖梁,前竖梁和后竖梁之间以撑梁相互连接一体,其中,前竖梁上设置有前左横梁和前右横梁,后竖梁上设置有后左横梁和后右横梁,前右横梁的位置低于前左横梁,后右横梁的位置低于后左横梁;前左横梁和后左横梁上固定支撑有左反射镜,前右横梁和后右横梁上固定支撑有右反射镜,左反射镜和右反射镜在高度方向上形成相互间隔的错落排列结构。
进一步,所述撑梁包括斜撑梁和直撑梁。
进一步,所述斜撑梁和直撑梁将所述前竖梁和所述后竖梁固定连接,其连接面设置为所述前竖梁和所述后竖梁所在平面。
进一步,所述前竖梁和后竖梁为一长一短、且前短后长排列结构。
进一步,所述前竖梁和后竖梁均垂直于地面设置。
进一步,所述支架及所述左反射镜、右反射镜的联合重心设置在所述前竖梁和后竖梁所在的平面内。
进一步,所述左反射镜的镜面和右反射镜的镜面设置为不同焦距且共焦点轴的抛物面片段,两抛物面片段对平行于抛物面开口方向的光线的接收具有相同的有效面积。
本实用新型异焦距光热反射镜支架,利用太阳能光热反射镜曲面的曲率及形状特点,将不同焦距的抛物面反射镜组合为一体,形成错落有致的曲面镜片排列,实现抗风功能,又利用风吹清洁完成了对玻璃表面的清洁程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反射镜后的主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反射镜后的左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反射镜后的右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说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形式,并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叙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全面和完整,并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全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为了易于说明,在这里可以使用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异焦距光热反射镜支架,包括前竖梁1、后竖梁2、斜撑梁3、直撑梁4、前左横梁5、后左横梁6、前右横梁7、后右横梁8。
其中,前后设置的前竖梁1和后竖梁2为承重梁,前竖梁1和后竖梁2平行设置,前竖梁1和后竖梁2之间以斜撑梁3和直撑梁4相互连接一体。在前竖梁1上设置前左横梁5和前右横梁7,在后竖梁2上设置后左横梁6和后右横梁8。
此外,斜撑梁3和直撑梁4将前竖梁1和后竖梁2固定连接,而且,前竖梁1上对应设置前左横梁5和前右横梁7、后竖梁2上对应设置后左横梁6和后右横梁8均呈“非”字形,即“横”为横梁,“竖”为竖梁,一根竖梁对应一左一右两根横梁,两根竖梁一长一短且前短后长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海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47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