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拟流化态煤样的氧化自燃可视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2860.X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67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陈细涛;陈鹏;鲍俊芳;薛改凤;项茹;张雪红;宋子逵;任玉明;詹立志;万基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12 | 分类号: | G01N31/1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拟 流化 态煤样 氧化 自燃 可视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氧化自燃研究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模拟流化态煤样的氧化自燃可视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煤自燃常见于煤的开采、运输、储存和加工过程,它是由煤与氧气接触发生持续氧化反应,释放、积累热量并最终达到煤着火点而自发燃烧的过程;而且,煤自燃往往会进一步造成煤粉爆炸,因此,对煤自燃研究的重要性就显得很有必要。
目前,煤自燃模拟研究的装置绝大部分都是以静态情形下的煤矿、煤堆等为研究对象,考察静态下煤的自燃状况及其特性参数,但是,对于某些动态工艺过程中的煤样,如煤调湿工艺中在流化床内进行分级干燥的煤样,煤自燃的模拟相关度不够;已有的煤自燃装置多为非透明、不可视装置,对于煤自燃过程现象以及所受特性参数影响的观察较为不便,不利于对煤自燃及着火的提前预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透明可视、能观察特性参数变化的模拟流化态煤样的氧化自燃可视试验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模拟流化态煤样的氧化自燃可视试验装置,包括气体预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预热箱内设有螺旋供气管,所述螺旋供气管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口与横向进气筒的入口相连,所述横向进气筒的出口与耐高温玻璃圆筒的底端开口对接、且在对接处设有用于存放煤粉试样的金属网,所述耐高温玻璃圆筒的顶端开口通过法兰与密封盖相连;所述密封盖上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通过冷凝管与烟气分析仪相连;所述密封盖顶部设有插入耐高温玻璃圆筒内的螺旋高度调节杆,所述螺旋高度 调节杆的上端设有旋转把手,所述螺旋高度调节杆的下端设有刚性支架,所述刚性支架上设有用于阻止煤粉试样上行的耐高温布料,所述耐高温布料与金属网之间的耐高温玻璃圆筒侧壁上设有粉尘检测仪。
进一步地,它还包括测温热电偶和加热控温柜,所述测温热电偶的检测端插入在气体预热箱内,所述测温热电偶的输出端与加热控温柜的输入端相连。
更进一步地,所述气体预热箱内设有设有风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装置采用透明管来作为反应容器,不仅便于观察流化态煤样的氧化自燃反映,还可通过粉尘检测仪观测各种特性参数对反映的影响,并且,还可以对煤自燃及着火作提前预报,其结构简单,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中所示的模拟流化态煤样的氧化自燃可视试验装置,包括气体预热箱1,气体预热箱1内设有螺旋供气管2,螺旋供气管2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口6与横向进气筒7的入口相连,横向进气筒7的出口与耐高温玻璃圆筒9的底端开口对接、且在对接处设有用于存放煤粉试样的金属网8,耐高温玻璃圆筒9的顶端开口通过法兰14与密封盖16相连;密封盖16上设有出气口17,出气口17通过冷凝管18与烟气分析仪19相连;密封盖16顶部设有插入耐高温玻璃圆筒9内的螺旋高度调节杆13,螺旋高度调节杆13的上端设有旋转把手15,螺旋高度调节杆13的下端设有刚性支架12,刚性支架12上设有用于阻止煤粉试样上行的耐高温布料11,耐高温布料11与金属网8之间的耐高温玻璃圆筒9侧壁上设有粉尘检测仪10,它还包括测 温热电偶4和加热控温柜5,测温热电偶4的检测端插入在气体预热箱1内,测温热电偶4的输出端与加热控温柜5的输入端相连,气体预热箱1内设有设有风扇3,可以使气体加热更均匀。
工作时,拧松法兰14,打开密封盖16,将煤样放入到金属网8上,鼓风机将一定气体吹入螺旋供气管2内,通过气体预热箱1的加热,加热后的气体依次通过连接口6、横向进气筒7,并将金属网8上的煤样吹动流化,通过拧动旋转把手15,调节钢性支架12的高度,使煤样充满钢性支架12与金属网8之间,钢性支架12上的耐高温布料11为聚丙乙烯材料,可以拦截煤粉不上扬,仅仅使气体通过,然后用粉尘检测仪10检测反应过程中煤粉浓度和温度;反应后的气体进入冷凝管18冷却后再进入烟气分析仪19进行在线分析气体浓度的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28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器及其配管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热水器中的定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