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排气系统催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1841.5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39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静;李宁宁;傅广宇;蒲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巧婵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排气 系统 催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排气系统催化器。
背景技术
排气系统催化器的主要功能是净化尾气,目前汽车尾气排放系统常用的两级催化器布置形式是紧耦合催化器和底板下催化器。由于底板下催化器与发动机排气口距离较远,排气气流温度沿途逐渐降低,导致底板下催化器起燃较慢,起燃时间较长,废气催化反应效果不佳。
同时由于布置底板下催化器导致前消声器的布置位置靠后,然而从利于降低排气噪声的角度出发,要求前消声器尽量靠近排气系统前端高速气流区,以更好降低排气气流速度,从而减小因高速气流与排气管道、主消声器等内壁摩擦产生的摩擦噪声;此种底板下催化器、前消声器的布置方式,不利于催化器的催化反应,也不利于前消声器的消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减少起燃时间,催化反应效果好,且噪音低,消声效果好的汽车排气系统催化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汽车排气系统催化器,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设有催化剂载体,在所述壳体内壁及所述催化剂载体之间设催化剂衬垫,所述壳体后端连接有出气管;在所述壳体前端设有第一扩张腔;在所述壳体和所述出气管外部设第二扩张腔;在所述出气管上设与所述第二扩张腔连通的出气孔;在所述第二扩张腔内设包裹在所述壳体和所述出气管外部的吸音层。
所述吸音层填充满所述第二扩张腔。
所述第一扩张腔及第二扩张腔均为中空的两端开口的筒状体结构。
优选所述第一扩张腔中部为柱筒体,与中部相接的第一扩张腔的两端为椎筒体,且所述第一扩张腔两端端部口径均小于柱筒体内径。
优选所述第二扩张腔一端延伸后套在所述第一扩张腔一端的椎筒体上;在所述第二扩张腔及所述第一扩张腔之间设吸音层。
优选所述第二扩张腔为柱体,所述第二扩张腔位于出气管的一端端部为锥体,且所述第二扩张腔位于出气管的一端端部口径小于所述柱体内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汽车排气系统催化器,在壳体前端设第一扩张腔,以减小催化器载体前端面气流速度,同时分散气流使其均匀的从壳体内催化器载体上通过,有利于催化剂对废气进行更充分的催化反应,催化效果好。
催化器后端设第二扩张腔,第二扩张腔里面填充吸音纤维材料包裹住壳体及出气管,第二扩张腔一方面能对催化器形成保温作用,使催化剂更快达到起燃温度,减少起燃时间;另一方面该第二扩张腔对排气高速脉冲气流形成稳流作用,从而降低排气气流速度减小高速气流产生的摩擦噪声;里面填充的吸音材料也能消除中高频率的排气噪声,稳流后的高速气流便可较平稳地流入后端主消声器从而达到更好的消声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排气系统催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汽车排气系统催化器的第一扩张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汽车排气系统催化器的催化器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汽车排气系统催化器的出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汽车排气系统催化器的第二扩张腔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1、第一扩张腔,2、催化剂载体,3、催化剂衬垫,4、壳体,5、出气管,6、第二扩张腔,7、吸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该汽车排气系统催化器,包括壳体4,在壳体4内设有催化剂载体2,在壳体4内壁及催化剂载体2之间设催化剂衬垫3;壳体4、催化剂载体2及催化剂衬垫3构成催化器本体;壳体4后端连接有出气管5;在壳体4前端设有缓流的第一扩张腔1,第一扩张腔1为小扩张腔;在壳体4和出气管5外部设稳流及吸音的第二扩张腔6,第二扩张腔6为大扩张腔;在出气管5上设与第二扩张腔6连通的出气孔,气体能通过出气孔从出气管5进入第二扩张腔6,再从第二扩张腔6进入出气管5后排出;在第二扩张腔6内设包裹在壳体4和出气管5外部的吸音层7,吸音层7为吸音纤维层。
优选吸音层7填充满第二扩张腔6,这样吸音及保温效果更好。
第一扩张腔1及第二扩张腔6均为中空的两端开口的筒状体结构。
优选第一扩张腔1中部为柱筒体,与中部相接的第一扩张腔1的两端为椎筒体,且第一扩张腔1两端端部口径均小于柱筒体内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18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热炉
- 下一篇:热传导软垫以及使用该软垫的血浆速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