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自升式平台桩腿的护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1482.3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02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唐文献;李钦奉;苏世杰;齐继阳;庄宏;钱浩;朱永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26 | 分类号: | E02B3/2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领域,涉及一种船舶与自升式平台碰撞时的缓冲保护装置,尤其是一种船舶与自升式平台桩腿碰撞时的护舷。
背景技术
碰撞损伤是自升式平台在站立工况下作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自升式平台与船舶的碰撞主要发生在水线面附近的桩腿处。当桩腿与船舶发生碰撞时,可能导致桩腿结构屈曲或局部屈服,固桩架因承受较大弯矩发生塑性变形,使得平台升降锁紧系统失去工作能力,甚至导致平台上部船体倾斜,平台退役。在船舶与桩腿之间布置一种缓冲保护装置(如护舷),可以有效避免平台的碰撞损伤。
申请号为200910229036.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自漂浮特性及自过压保护能力的橡胶发泡护舷,适合恶劣条件下船靠船或船靠码头使用。申请号为20010007236的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圆柱、梯形圆台组合而成的橡胶护舷,用于吸收船舶靠码头时的冲击能量。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开号为WO/2010/085200的专利公开了电机驱动的、装在船体侧板上护舷装置,提高船体靠泊安全性。
然而,自升式平台桩腿是一种带有升降齿条的截面为圆环的板材结构或者截面为三角形的桁架结构,柔性大,要求作为缓冲保护装置的护舷刚度小、吸能大;与船舶碰撞角度分布范围大,需要在一周(360°)范围内对桩腿进行缓冲保护。目前所公开的护舷均是为了保护船舶或码头而设计,显然无法满足这种特殊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自升式平台桩腿的护舷。该护舷具有刚度小、吸能大的特点,可以避免桩腿、船舶在碰撞过程中发生局部塑性变形、在360°范围内对桩腿进行缓冲保护。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自升式平台桩腿的护舷,所述护舷从内至外依次由内橡胶圆筒、内钢圆筒、蝶形弹性元件、外钢圆筒、外橡胶圆筒套装并相连接构成;其中,所述内橡胶圆筒内圆表面沿轴向均等设有若干圈突出内圆表面的橡胶环Ⅰ,内橡胶圆筒外圆表面沿轴向均等设有若干圈突出外圆表面的橡胶环Ⅱ;所述内钢圆筒内圆表面沿轴向均等设有若干圈与所述内橡胶圆筒外圆表面设有的橡胶环相对应的环槽Ⅰ,所述外钢圆筒外圆表面沿轴向均等设有若干圈环槽Ⅱ;所述外橡胶圆筒内圆表面沿轴向均等设有若干圈与所述外钢圆筒外圆表面设有的环槽相对应的橡胶环Ⅲ。
上述所述内钢圆筒的上端面圆周均等设有3个吊装用的吊耳。
上述所述蝶形弹性元件与所述内钢圆筒和所述外钢圆筒的连接均采用螺钉连接,所述蝶形弹性元件一端与所述内钢圆筒连接,另一端与外钢圆筒连接。
上述所述蝶形弹性元件还开有通槽,蝶形弹性元件的材料为弹簧钢。
上述所述的橡胶环Ⅰ的截面形状为弧形,所述的橡胶环Ⅱ和所述的橡胶环Ⅲ的截面形状为燕尾形、梯形、方形或矩形中的任一种。。
上述所述的环槽Ⅰ和所述的环槽Ⅱ的槽形为燕尾槽、梯形槽、方形槽或矩形槽中的任一种。
上述所述橡胶环Ⅰ的间距与所述的自升式平台桩腿上的升降齿条的齿距相等,橡胶环Ⅰ的宽度为自升式平台桩腿升降齿条的齿距与齿根宽之差。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采用内外橡胶圆筒与蝶形弹性元件相串联的结构,且通过蝶形弹性元件把水平方向变形转化为垂直向上变形吸收并存储绝大部分碰撞能量的原理,本实用新型具有刚度小、吸能大的特点,可以在船舶与自升式平台碰撞时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降低了冲击反力。
2)外橡胶圆筒的外表面与船舶形成柔性接触、内橡胶圆筒的内表面与自升式平台桩腿形成柔性接触,可以避免桩腿、船舶在碰撞过程中发生局部塑性变形。
3)本实用新型的护舷通过锚链或钢丝绳连接吊耳吊装在自升式平台围井下面,并套在自升式平台桩腿上,无论船舶从何种角度对桩腿碰撞,均可以起到缓冲保护作用,因而可以在360°范围内对桩腿进行缓冲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中,1-内橡胶圆筒,2-内钢圆筒,3-吊耳,4-连接螺钉、5-蝶形弹性元件、6-外钢圆筒、7-外橡胶圆筒,11-橡胶环,12-橡胶环,21-环槽,51-通槽、61-环槽,71-橡胶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14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杆操纵阀溢流装置中芯杆的润滑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反应釜用机械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