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前端驱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4965.0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23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喻昆;孟祥山;胡志胜;陈晓东;黄凯;崔宁;胡昌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63/00 | 分类号: | F02B6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机 前端 驱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柴油机前端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发动机前端轮系通常可采用如下方案实现:参与传动皮带个数单皮带或多皮带,张紧器为自动张紧器或手动张紧器。前端轮系的基本功能是在发动机运行的时候通过皮带传动将发动机的部分动力用于除整车运行外的其它部件,如带动动力转向泵提供整车助力转向、带动发电机发电为整车储存和提供用电量、以及带动空调运转等。前端辅轮系的设计和匹配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用户对整车动力性和舒适性的评价,同时关系燃油经济性和整车动力性。
现发动机前端轮系采用多皮带传动,包括发电机带轮、动力转向泵带轮、空调压缩机带轮、水泵风扇带轮、曲轴减震皮带轮、张紧轮Ⅰ、张紧轮Ⅱ、支架和皮带;所述前端轮系包括三个传动系统:
水泵风扇带轮、张紧轮Ⅰ、曲轴减震皮带轮采用单皮带连接,为冷却传动系统;
动力转向泵带轮、发电机带轮、曲轴减震皮带轮采用双皮带连接,为辅助动力传动系统;
空调压缩机带轮、张紧轮Ⅱ、曲轴减震皮带轮采用单皮带连接,为空气调节传动系统。
现发动机的主要缺点是:发动机前端轮系采用多皮带驱动,增加了发动机轴向长度,同时多皮带设计较为复杂。采用的手动张紧器不能自动调节皮带张紧力,需要定期检查张紧力是否衰减,并进行手动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一款满足国五排放标准的发动机,匹配微型卡车。由于微型卡车发动机舱空间有限,本款发动机采用单根皮带传动,可以保证各传动件的性能需求及空间布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柴油机前端驱动系统,包括有皮带,减震皮带轮,风扇带轮,空调压缩机带轮,发电机带轮,水泵皮带轮,动力转向泵带轮,自动张紧器带轮,惰轮I及惰轮II;
所述减震皮带轮安装在发动机曲轴前端上;风扇带轮通过风扇支架固定在缸体前端面;空调压缩机带轮通过空调压缩机支架固定在发动机缸体进气侧下方;发电机带轮通过发电机支架安装在缸体前端面及机油泵壳体上;惰轮Ⅰ通过螺栓支架固定在链轮室盖上;动力转向泵带轮通过在链轮室盖上设计挂耳进行固定;水泵皮带轮通过水泵总成固定在缸体排气侧前端;自动张紧器带轮通过张紧器基座安装在机油泵壳体上;惰轮Ⅱ通过螺栓直接固定在机油泵壳体上;
所述减震皮带轮,风扇带轮,空调压缩机带轮,发电机带轮,水泵皮带轮,动力转向泵带轮,自动张紧器带轮,惰轮I及惰轮II在一个工作平面内采用一条皮带连接并传动。
所述皮带依次连接有曲轴减震皮带轮,风扇带轮,空调压缩机带轮,发电机带轮,惰轮Ⅰ,动力转向泵带轮,水泵带轮,自动张紧器带轮和惰轮Ⅱ。
所述皮带断面呈等腰梯形。
发电机带轮与发电机之间设置有单向离合器。
风扇带轮和水泵皮带轮同皮带背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单皮带驱动所有附件,有效减短发动机轴向长度,更好适应发动机舱布置。
2、采用发电机单向离合器皮带轮,有效降低皮带张力提高皮带寿命,改善系统NVH性能。
3、采用8pk聚酯线绳皮带,有效保障系统张力。
4、采用自动张紧器,可以对系统张力实时调节,防止皮带打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前端轮系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皮带纵向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的是,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柴油机前端驱动系统,包括有皮带10,减震皮带轮1,风扇带轮2,空调压缩机带轮3,发电机带轮4,水泵皮带轮7,动力转向泵带轮6,自动张紧器带轮8,惰轮I5及惰轮II9;
发动机所要驱动的附件包括,机械风扇、空调压缩机、发电机、水泵、动力转向泵,在微型卡车狭小的发舱空间内进行布置,一方面需要尽量减小发动机轴向长度,另一方面需要实现对所有附件驱动所需要的包角及驱动力,同时还需要尽可能降低各附件轴承受力保证系统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49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气发动机进气防爆装置
- 下一篇:组合冷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