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实验室用中药渣干发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3827.0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3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飞;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验室 药渣 发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实验室用中药渣干发酵装置,主要适用于实验室干发酵。
背景技术
随着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现代工业科技的进步,中药生产的工业化、规模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成为中药资源消耗大国,因此也产生了大量的中药药渣,其中中药生产企业药渣产生量约占总量的70%,早期药渣处理主要是填埋、焚烧、堆放等这些大量的药渣成为了环境严重污染的污染源之一,这些方法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和资源的巨大浪费。中药药渣含有大量有益组分,比如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利用药渣产沼气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正符合全球倡导的节能减排,低碳环保,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念。
现有技术中的干发酵装置较多,例如,中国专利号“CN201020129120.9”公开的一种一步厌氧干发酵装置,公开日为2010年11月17日;再如,中国专利号“CN201220365669.7”公开的一种螺旋自搅拌干发酵装置。但这些干发酵装置结构都比较复杂,并且均不适用于实验室用对中药渣进行干发酵。
目前现有的实验室常规发酵装置都是玻璃瓶,顶部只有一个口,通过一个胶塞塞住造成一个缺氧的环境(因为发酵产沼气都是在厌氧环境中进行的),同时通过在胶塞上打孔,孔中插一个三通管一边用于对试验中气体成分测定时取气的孔,另外一边则接于盛满水的量筒中通过排水集气法用于测定每天产气量。
但是对一种原料利用实验仅仅是对气质成分的检测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其中的挥发酸、铵态氮含量以及体系的pH指标进行测定,而这些指标的测定需要取其中的发酵原料进行测定,原有的设备极为不方便,特别是在利用干法发酵进行产气实验时就显得尤为突出,如果需要监测上述指标就需要每天打开胶塞取发酵物质,但是开塞以后上空的空气进入发酵体系后气体组成会发生变化,从而会影响对整个气质(气体成分)的监控,测试出来的结果也不可靠,同时这样做还会造成整个发酵体系长期处于好养的环境不利于甲烷菌的生长以及体系的稳定,从而不利于沼气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实验室用发酵装置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实验室用中药渣干发酵装置,本实用新型取气与取样互不影响,可以使得空气不进入或者尽可能少的进入发酵体系中影响甲烷菌的生长以及沼气的产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实验室用中药渣干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聚氯乙烯筒体,聚氯乙烯筒体内腔形成发酵腔,所述聚氯乙烯筒体上端设有气体取样孔,气体取样孔内设置有上堵头,上堵头上设置有与聚氯乙烯筒体内腔连通的三通管,氯乙烯筒体下端设置有固体取样孔,固体取样孔内设置有下堵头。
所述聚氯乙烯筒体上端设置有上套管,上套管与聚氯乙烯筒体密封连接,气体取样孔贯通上套管与聚氯乙烯筒体内腔连通。
所述聚氯乙烯筒体下端设置有下套管,下套管与聚氯乙烯筒体密封连接,固体取样孔贯通下套管与聚氯乙烯筒体内腔连通。
所述固体取样孔的孔径大于气体取样孔的孔径。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包括聚氯乙烯筒体,采用聚氯乙烯筒体代替现有的玻璃瓶,克服了玻璃瓶易碎的缺点;聚氯乙烯筒体内腔形成发酵腔,所述聚氯乙烯筒体上端设有气体取样孔,气体取样孔内设置有上堵头,上堵头上设置有与聚氯乙烯筒体内腔连通的三通管,氯乙烯筒体下端设置有固体取样孔,固体取样孔内设置有下堵头,采用此结构,可根据发酵需要设计制作不同大小的发酵装置,通过上堵头和下堵头,使聚氯乙烯筒体不漏气,气体取样孔与常规发酵装置相同作用也一样,底部的固体取样孔,用于监测挥发酸、铵态氮含量以及pH时所需要取样的取样口,取样时只需要打开下方的下堵头即可用钥匙取出样品,这样当进行发酵实验时,整个发酵体系处于中间,取气与取样互不影响,同时当在需要打开底部取样时,可以先通过抖动等将物料抖至下端固体取样孔处,再打开迅速取样,可以使得空气不进入或者尽可能少的进入发酵体系中影响甲烷菌的生长以及沼气的产生。
二、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聚氯乙烯筒体上端设置有上套管,上套管与聚氯乙烯筒体密封连接,气体取样孔贯通上套管与聚氯乙烯筒体内腔连通,通过此结构,便于控制气体取样孔的孔径大小,并且使上堵头的密封效果更好。
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聚氯乙烯筒体下端设置有下套管,下套管与聚氯乙烯筒体密封连接,固体取样孔贯通下套管与聚氯乙烯筒体内腔连通,通过此结构,便于控制固体取样孔的孔径大小,并且使下堵头的密封效果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未经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38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主从多机式测量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冲床气动离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