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料圆筒分段加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3376.0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2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胡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12 | 分类号: | B01J2/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梁展湖 |
地址: | 40008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筒 分段 加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冶金用烧结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混料并成型球团过程中用的混料圆筒中的分段加水结构。
背景技术
在烧结过程中,主要通过圆筒混料机来实现粉末状原料的混匀以及球团成型,其中,混料圆筒是混料和球团成型的场所,在混料圆筒内设有加水系统,通过对混料圆筒中的原料进行加水(主要是滴水和雾水),使原料先在滴水的作用下粘接在一起,从而形成球团,然后在雾水的作用下长大(球团变大),要求尽量将球团直径控制在3-8mm的水平。传统的加水系统主要包括通水管、滴水喷头、雾水喷头以及加压装置。但是通常各个喷头(滴水喷头以及雾水喷头)之间的间距均为200mm,从而造成加水点过于密集,并且喷头通常对正下方进行加水,从而易造成加水不均匀,原料局部过湿或过杆,球团成型效果差,成球合格率低,从而造成烧结透气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混料圆筒分段加水结构,能更好地对原料进行加水,从而提高球团成型的合格率,从而提高烧结焙烧时的透气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混料圆筒分段加水结构,包括混料圆筒、通水管以及设置在通水管上的滴水区和雾水区;所述通水管从混料圆筒穿过,且滴水区和雾水区分别靠近混料圆筒的进料端和出料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水区包括数个滴水喷头,且相邻两滴水喷头之间的间距为400—600mm;所述雾水区包括数个雾水喷头,且相邻两雾水喷头之间的间距为800—1200mm;该雾水区与滴水区之间的间距为1500—2000mm。
进一步地,所述滴水喷头和雾水喷头均朝混料圆筒的旋转方向倾斜,使滴水喷头和雾水喷头与竖直方向之间形成15—45°的夹角。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气管与通水管靠近雾水区的一端相连通,通过该空气压缩机能够对雾水区进行充气和加压。
进一步地,相邻两滴水喷头之间的间距为500mm;相邻两雾水喷头之间的间距为1000mm;雾水区与滴水区之间的间距为15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能更好地对原料进行加水,避免原料过干或过湿的情况出现,更有利于球团成型;通过滴水区可以提高小球的成型速度,通过雾水区能成倍地提高了小球的长大的概率,滴水区与雾水区之间具有间隔,从而使得球团能够顺利成型,避免了在球团未成型的情况下进行雾水造成不仅不能成球反而因水量过多而连接成块的情况发生,经过试验,我厂的球团>3mm的比例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25%,既提高了球团成型的合格率,又提高了烧结焙烧时的透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向的剖视图。
图中:1—混料圆筒,2—通水管,3—滴水区,4—雾水区,5—滴水喷头,6—雾水喷头。
图2中箭头所示方向为混料圆筒旋转的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图2,一种混料圆筒分段加水结构,包括混料圆筒1、通水管2以及设置在通水管2上的滴水区3和雾水区4。所述通水管2从混料圆筒1穿过,且滴水区3和雾水区4分别靠近混料圆筒1的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滴水区3包括数个滴水喷头5,且相邻两滴水喷头5之间的间距为400—600mm;所述雾水区4包括数个雾水喷头6,且相邻两雾水喷头6之间的间距为800—1200mm;该雾水区4与滴水区3之间的间距为1500—2000mm。具体实施时,相邻两滴水喷头5之间的间距为500mm;相邻两雾水喷头6之间的间距为1000mm;雾水区4与滴水区3之间的间距为1500mm;效果更好。
所述滴水喷头5和雾水喷头6均朝混料圆筒1的旋转方向倾斜,使滴水喷头5和雾水喷头6与竖直方向之间形成15—45°的夹角;由于原料会随混料圆筒1转动,这样,从各个喷头(滴水喷头和雾水喷头)喷出的水能够更好地喷向原料,从而使得原料与水的结合更好,更加均匀,使得成球效率更高。
在使用时,还包括一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气管与通水管2靠近雾水区4的一端相连通,通过该空气压缩机能够对雾水区4进行充气和加压;这样通过空气压缩机进行空气通入,使得从雾水喷头6喷出的水的雾化效果更好。具体实施时,选择合适的空气压缩机,使空气压缩机在对雾水去作用的同时,不致影响滴水区3的正常工作。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33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