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湍流功能的连铸中间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2616.5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6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剑君;曹同友;高文芳;彭著刚;陈俊孚;孙伟;杨成威;朱万军;齐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00 | 分类号: | B22D41/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钟锋 |
地址: | 43008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湍流 功能 中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湍流功能的连铸中间包。
背景技术
钢中的夹杂物会破坏钢基体的连续性,使钢组织和性能的不均匀性增加,质量降低。随着用户对钢材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冶炼含夹杂物尺寸较小,分布均匀,且对钢材性能没有危害的洁净钢已经成为炼钢科学技术研究的重点。然而,在炼钢过程中,非金属夹杂物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满足产品质量要求,必须在钢液浇注前尽可能地控制夹杂物的数量和尺寸。
目前,夹杂物的去除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真空循环,促进夹杂物上浮;二是钢水静置软吹,利用惰性气体(氩气)吸附夹杂物,上浮排除;三是中间包流场优化,延长钢水停留时间,促进夹杂物上浮。然而这几种方法同时存在以下缺陷:惰性气体与夹杂物的接触几率低,夹杂物去除效率低,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湍流功能的连铸中间包,它释放的弥散状惰性气体气泡,可与新进钢水充分接触,过滤捕捉夹杂物的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防湍流功能的连铸中间包,包括包体、长水口、以及防湍流机构,所述防湍流机构包括设置在包体底部、位于长水口下方的腔体,所述腔体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直径小于腔体内腔的直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底部设有气泡发生器,所述气泡发生器产生的气泡沿腔体内壁上翻。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气泡发生器包括设置在腔体内底部的环形透气砖、以及设置在腔体外底部的上透气砖,所述环形透气砖的下方设有环形气室,所述上透气砖的上方设有进气气室,所述环形气室和进气气室通过导管连通。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包体在上透气砖的下方安装有相应的下透气砖,所述包体底部设有与所述下透气砖连接的进气口。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腔体的外形呈圆柱形,由具有一定厚度的镁质耐火材料浇注而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钢水通过长水口直接冲入腔体底部,后续进入钢水动能与腔体中上返钢水的动能相互抵消,使湍流能量通过反复循环和逆向环流而减弱,从而起到防湍流的功能,同时,钢水冲入腔体底部并散开,带动底部的气泡发生器产生的气泡沿腔体内壁上翻,在腔体顶部开口的作用下,气泡与后续进入的钢水交汇,并随其一起下行,在腔体内往复运动捕捉吸附钢液中的夹杂物及有害气体,当气泡捕捉夹杂物达到一定量时,携带大量夹杂物的气泡克服了钢液的冲击力后,逃离腔体,上浮,将夹杂物带入到包体表面渣层中,如此,气泡可与新进钢水充分接触,提高了过滤捕捉夹杂物的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气泡发生器采用透气砖,可以产生细小密集的气泡,其与夹杂物碰撞接触的几率较常规吹气泡的操作要大的多,夹杂物去除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气泡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步安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步安装示意图。
其中,1-腔体、2-环形气室、3-上透气砖、4-进气气室、5-导管、6-环形透气砖、7-长水口、8-工作层、9-永久层、10-进气口、11-下透气砖、12-包体、13-开口、14-气泡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一种具有防湍流功能的连铸中间包,包括包体12、长水口7、以及防湍流机构,包体设有内衬,由外至内依次设有永久层9和工作层8。防湍流机构包括设置在包体12底部、位于长水口7下方的腔体1,腔体1的外形呈圆柱形,由具有一定厚度的镁质耐火材料浇注而成。腔体1的顶部设有开口13,开口13的直径小于腔体1内腔的直径,使腔体1内腔的收口为“金鱼缸”型。腔体1的底部设有气泡发生器14,气泡发生器14包括设置在腔体1内底部的环形透气砖6、以及设置在腔体1外底部的上透气砖3,环形透气砖6的下方设有环形气室2,上透气砖3的上方设有进气气室4,环形气室2和进气气室4通过导管5连通,导管5为金属导管,气泡发生器14产生的气泡沿腔体1内壁上翻。包体12在上透气砖3的下方安装有相应的下透气砖11,包体12底部设有与下透气砖11连接的进气口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26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膨胀阀夹具
- 下一篇:一种车轮轮缘去飞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