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酒厂废水厌氧发酵过程中通入微量空气去除硫化氢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22572.X | 申请日: | 2013-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12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安明哲;苏建;刘阳;乔宗伟;钟和平;张富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103/3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地址: | 644007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酒厂 废水 发酵 过程 中通入 微量 空气 去除 硫化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白酒酿造废水处理的装置,特别适用于白酒酿造过程中产生高有机浓度的黄水、锅底水以及洗粮废水等含硫酿酒混合废水的脱硫处理。
背景技术
白酒生产工序中,会产生各种有机废水,如发酵池内的黄水、蒸馏过程中的底锅水以及洗粮废水等,针对于上述废水,现阶段的处理方法都是统一收集到指定区域,再进行“厌氧+好氧生化”工艺进行处理。具体的讲,即是将混合废水先放入厌氧池(非封闭式),利用厌氧微生物(甲烷菌等)发酵对其进行厌氧发酵,水解大分子物质,再将混合废水泵入好氧池中,进行曝气处理,使大量进入的氧气进一步降低COD,最后排放。
在上述处理过程中,由于白酒酿造的原料均来源于农作物,生产过程只利用了原料中的淀粉和糖分,其他成分没有利用,所以厌氧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就会产生多种氨基酸和蛋白质。
氨基酸和蛋白质会被硫酸还原菌(SRB)分解作用下产生S2-和SO42-,它们进一步转化为硫化氢(H2S)进入大气。由于硫化氢为恶臭味气体,使得废水处理现场及周边的空气环境极为恶劣,对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的身体健康有极大的危害。
更为严重的是,当厌氧池内的沼气中硫化氢浓度超过1000ppm时会抑制厌氧甲烷发酵系统内的甲烷菌(MPB)的活性,使得整个废水处理系统有发生崩溃的可能。
所以,如何去除厌氧池内的硫化氢,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
现阶段的已有废水脱硫方法可概况为以下三种:
1.生物脱硫;处理效果不稳定;
2.添加试剂,化学沉淀;成本较高,易堵塞管道;
3.燃烧吸收;设备要求高,成本昂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酒厂废水厌氧发酵过程中通入微量空气去除硫化氢的装置以弥补现有技术之不足。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酒厂废水厌氧发酵过程中通入微量空气去除硫化氢的装置,其特征是:设置有密闭的厌氧发酵容器,厌氧发酵容器上部的空间内有空气进气管和出气管。
优化的:设置有循环容器,出气管接入循环容器;连通管连接循环容器和空间。
优化的:连通管或出气管的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
优化的:循环容器内有水,出气管的管口位于水液面之下,排气管的管口位于水液面之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打破了厌氧反应不能加空气的常规固定思维,在不影响厌氧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条件下,能将厌氧甲烷发酵过程中由硫酸还原菌产生的硫化氢去除99%以上,保护了人员健康和环境污染,避免了厌氧系统内甲烷菌活性被抑制的问题,实现了在厌氧发酵的同时脱硫,避免了后续的沼气的脱硫处理,提高能源回收率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空气进入量与甲烷菌活性以及硫化氢去除率关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厌氧发酵罐1内装有含硫废水2,含硫废水2未盛满厌氧发酵罐1,那么在厌氧发酵罐1上部的含硫废水2液面之上形成空间3。
同以往的厌氧发酵过程类似,在厌氧发酵罐1内,含硫废水2进行厌氧发酵,会产生沼气,沼气汇聚在空间3内,由于厌氧发酵罐1为封闭式,所以沼气不会逸出到环境中。
气泵4将一定量的空气从进气管5泵入空间3内,空气在空间3内和沼气内的硫化氢气体进行反应,生成水和单质硫(2H2S↑+O2↑=2H2O+2S↓),反应后气体(脱硫后的沼气)通过出气管6排出气体外,这时的排出气体由于已经脱硫(出水硫化物<10ppm),所以基本没有异味。
由于沼气是连续产生的,所以,空气也就不断的进入与之反应。
上述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让尽可能多的空气进入和硫化氢进行反应,保证处理的强度,但是又不能抑制甲烷菌的活性,所以,空气进入量参数的选择至关重要,我们经过大量的实验和对比,发现,在空气通入质量小于沼气产生质量的9%的时候,空气中的氧能在反应过程中消耗殆尽,几乎对甲烷菌活性没有影响,考虑到误差因素,我们将此参数定为7%-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225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蚀性能优良的电线绝缘皮
- 下一篇:一种耐扭阻燃计算机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