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油低渗透性的汽车用橡胶油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17264.8 | 申请日: | 2013-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7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夏迎松;晏建炜;陈晓锋;郑海波;赵德生;陈志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1/12 | 分类号: | F16L11/12;F16L57/04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42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油 渗透性 汽车 橡胶 油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低渗透性的橡胶软管,特别涉及具有THV低渗透薄膜的橡胶燃油管。
背景技术
每一辆汽车都有油、水、气等流体输送,需要用柔性橡胶软管进行连接。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汽车排放给我们的环境带来越来越严重的污染,而这些污染不仅仅是汽车的尾气排放,由于目前汽车内用于燃油输送的管路中橡胶软管所采用的材料均为丁腈橡胶为内层,中间位人造丝增强层和外层的氯磺化聚乙烯组成,这种结构对燃油的渗透性防护较差,燃油可以通过管壁逐渐的渗透排放到大气中,燃油没有经过发动机即排放的空气中,造成大气污染。针对其中有相当的部分是橡胶软管对燃油渗透的防护较差而造成的污染,面对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标准,要求我们必须对橡胶软管的防渗透提出更高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油低渗透性的汽车用橡胶油管,可以完全达到目前最严格的排放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燃油低渗透性的汽车用橡胶油管,由内向外分别为内丁腈橡胶层、低渗透薄膜层、外丁腈橡胶层、人造丝增强层及氯磺化聚乙烯层,所述的低渗透薄膜层是粘合在内丁腈橡胶层、外丁腈橡胶层中间。
所述的内丁腈橡胶层、低渗透薄膜层、外丁腈橡胶层、人造丝增强层及氯磺化聚乙烯层的厚度为1.2mm、0.1mm、0.8mm、0.4mm、1.5 mm。
这种低渗透的THV橡胶软管是采用耐燃油性能较好的丁腈橡胶(NBR)作为内衬层,耐燃油性能好的THV薄膜作为中间层覆盖在内衬层上,外面在包覆丁腈橡胶和人造丝增强层(AR 或者PET),在外层包覆耐候性好的氯磺化聚乙烯(CSM),内层丁腈橡胶的壁厚在1.2mm左右,THV薄膜层的厚度在0.1mmmm,为避免产品在硫化时弯曲部褶皱同时为了节约成本的方面考虑,THV薄膜层的壁厚不易超过0.15mm,橡胶软管的内径可以从5mm到45mm,产品的总壁厚在3.5mm~4.5mm。THV薄膜和内外层的丁腈橡胶是通过添加到胶料中的粘合剂粘合,而丁腈橡胶和外层的氯磺化聚乙烯的粘合因中间还有一层编织线难以达到很好的粘合强度,需要在两种橡胶中添加粘合剂,在管坯挤出时再通过红外加热的作用来促进其粘合,达到不需要在管坯挤出时喷涂粘合剂即可解决内外胶层的粘合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一种燃油低渗透性的汽车用橡胶油管,由内向外分别为内丁腈橡胶层1、低渗透薄膜层2、外丁腈橡胶层3、人造丝增强层4及氯磺化聚乙烯层5,低渗透薄膜层2是粘合在内丁腈橡胶层1、外丁腈橡胶层3中间,内丁腈橡胶层、低渗透薄膜层、外丁腈橡胶层、人造丝增强层及氯磺化聚乙烯层的厚度为1.2mm、0.1mm、0.8mm、0.4mm、1.5 mm。
内层胶为壁厚为1.2mm左右耐油的丁腈橡胶(NBR),中间层为壁厚为0.1mm左右的THV低渗透薄膜,对燃油有着极强的防渗透左右,THV薄膜层外覆盖0.8mm左右的丁腈橡胶后在其表面编织芳纶增强层(AR),这种编织层对橡胶软管的耐压性和耐疲劳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最后再挤出氯磺化聚乙烯(CSM)橡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72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交流相控断路器
- 下一篇:一种大型摆管淋雨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