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桨多连杆结构的航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89481.0 | 申请日: | 2013-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7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澄星航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H27/133 | 分类号: | A63H27/133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恒华智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9 | 代理人: | 张建明 |
地址: | 5158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桨多 连杆 结构 航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遥控直升飞机航模。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喜欢航空模型的人士对航模有更高的要求,而当前的航模产品,尤其是具有遥控功能的能飞行的直升飞机模型,其旋翼是通过平行杆来控制旋翼的倾角和周期性变化的倾角,这就必须在旋翼的主轴上加装该平行杆,严重地破坏了航模的外观,同时又增加了航模驱动的阻力,更重要的是,这种结构并不能像真实飞机一样完全自主地控制飞行的姿态,更不能单独控制每片旋翼的倾角,使之可以改变倾角来改变升力大小和方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单桨多连杆结构的航模。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单桨多连杆结构的航模,包括机身、尾翼、旋翼、尾桨、驱动轴和驱动机构,所述尾翼与机身连接,所述尾桨设置在尾翼上,所述旋翼与驱动机构通过驱动轴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机身内,所述旋翼设置在机身上方,所述旋翼包括中心转盘和旋翼叶片,所述中心转盘与所述驱动轴连接,每一片旋翼叶片均通过轴承与中心转盘连接,所述航模上还设置有旋翼控制装置,所述旋翼控制装置与所述旋翼叶片连接。
所述旋翼控制装置包括控制舵盘、左侧舵机、右侧舵机、前侧舵机、限位器和连杆,所述旋翼叶片的与中心转盘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控制臂,所述连杆的两端均设置有万向节,所述控制舵盘包括外舵盘和内舵盘,所述内舵盘通过万向轴承套接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外舵盘通过轴承套接在所述内舵盘上,所述内舵盘通过连杆分别与旋翼叶片的控制臂连接,所述外舵盘上设置有左控制臂、右控制臂、前控制臂和限位销,所述右控制臂、左控制臂和前控制臂相互相距120度,所述限位器、左侧舵机、右侧舵机和前侧舵机均安装在机身上,所述左控制臂通过连杆与左侧舵机连接,所述右控制臂通过连杆与右侧舵机连接,所述前控制臂通过连杆与前侧舵机连接,所述限位器上设置有与限位销相匹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销嵌入在所述限位槽内。
所述旋翼控制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左侧舵机、右侧舵机和前侧舵机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内设置有电子陀螺仪。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直升机航模上取消了常用的平行杆结构,采用旋翼控制装置来代替平行杆的作用,使得航模的结构更简洁,更节省驱动时的能量消耗,延长电池使用时间,更重要的是旋翼控制装置的控制方式更接近真实直升机的控制方式,所以更真实再现直升飞机的形态,具有更高的可玩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桨多连杆结构的航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细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单桨多连杆结构的航模,包括机身1、尾翼2、旋翼、尾桨3、驱动轴6和驱动机构,尾翼2与机身1连接,尾桨3设置在尾翼2上,旋翼与驱动机构通过驱动轴6连接,驱动机构设置于机身1内,旋翼设置在机身1的上方,旋翼1包括中心转盘4和旋翼叶片5,中心转盘4与驱动轴6连接,每一片旋翼叶片5均通过轴承与中心转盘4连接,航模上还设置有旋翼控制装置,旋翼控制装置包括控制舵盘、左侧舵机8、右侧舵机9、前侧舵机10、限位器11和连杆,旋翼叶片5的与中心转盘4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控制臂7,连杆的两端均设置有万向节,控制舵盘包括外舵盘12和内舵盘13,内舵盘13通过万向轴承套接在驱动轴6上,外舵盘12通过轴承套接在内舵盘13上,内舵盘13通过连杆分别与旋翼叶片5的控制臂7连接,外舵盘12上设置有左控制臂14、右控制臂15、前控制臂16和限位销17,右控制臂15、左控制臂14和前控制臂16相互相距120度,限位器11、左侧舵机8、右侧舵机9和前侧舵机10均安装在机身1上,左控制臂14通过连杆与左侧舵机8连接,右控制臂15通过连杆与右侧舵机9连接,前控制臂16通过连杆与前侧舵机10连接,限位器11上设置有与限位销17相匹配的限位槽,限位销17嵌入在限位槽内。
旋翼控制装置有控制器,控制器内置有电子陀螺仪,控制器分别与左侧舵机8、右侧舵机9和前侧舵机电10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澄星航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澄星航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94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舶空调布风器的三向可调节吊架
- 下一篇:新型油剂泵的上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