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侧围流转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77466.4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08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石万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H3/04 | 分类号: | B25H3/04;B25H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流转 器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转器具,尤其涉及一种汽车侧围流转器具。
背景技术
侧围是各种车型都具有的一个总成,相比于轿车车型,轻型客车的侧围具有重量大、体积大的特点,在搬运的过程中比较困难,而且易对侧围的外板及结构造成损伤,对白车身评审有较大影响。因此,一个合适的侧围流转器具,既要满足对侧围总成的定位及搬运,又不能对侧围造成损伤,还要保证此器具有一定的存贮能力以满足节拍,此外,侧围流转工位器具还必须满足移动方便,本身有锁死固定机构,以保证在停止时不易发生移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汽车侧围流转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述汽车侧围流转器具,其特点是,所述流转器具包括,
可移动的框架;
用于固定所述至少两个汽车侧围的上端部的上支撑结构;以及,
用于固定至少两个汽车侧围的下端部的下支撑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框架包括,
垂直于水平面的矩形框,所述矩形框包括沿顺时间方向顺次首尾连接的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和第四杆,所述第一杆和第三杆垂直设置;以及,
第五杆和第六杆,所述第五杆和第六杆分别固装在所述第一杆和第四杆的交接处、以及所述第三杆和第四杆的交接处;所述第五杆和第六杆均垂直于所述框架设置,并且所述第五杆的自由端和第六杆的自由端的朝向相同;以及,
四个滚轮,其中两个滚轮固装在所述第五杆的下端面,其余两个滚轮固装在所述第六杆的下端面。
优选的是,所述上支撑结构包括,
第七杆,所述第七杆的一端垂直固装在所述第一杆上,另一端的朝向与所述第五杆和第六杆的自由端的朝向相同;以及,
固装在所述第七杆上的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卡块,所述第一定位卡块与所述汽车侧围的上部开设的第一定位卡槽相匹配,所述第一定位卡块在所述第七杆上设置的位置需满足:当所述汽车侧围放置在流转器具上时,彼此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卡块与所述汽车侧围上的第一定位卡槽卡合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上支撑结构还包括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为第一水平杆、垂直杆和第二水平杆顺次首尾连接而成;其中,所述第一水平杆和第二水平杆的自由端面分别固装在所述第一杆上;所述第七杆垂直固装在所述第一水平杆与垂直杆的交接处。
优选的是,所述上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强杆,所述第一加强杆的第一端固装在所述第二水平杆与垂直杆的交接处,第一加强杆的第二端固装在所述第七杆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一加强杆的第二端邻近所述第七杆的自由端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下支撑结构包括第五杆、以及固装在所述第五杆上的至少两个第二定位卡块,所述第二定位卡块与所述汽车侧围的下部开设的第二定位卡槽相匹配,所述第二定位卡块在所述第五杆上设置的位置需满足:当所述汽车侧围放置在流转器具上时,彼此相匹配的第二定位卡块与所述汽车侧围上的第二定位卡槽卡合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下支撑结构还包括第八杆、以及固装在所述第八杆上的至少两个第三定位卡块;其中,
所述第八杆的一端垂直固装在所述第一杆上,另一端的朝向与所述第五杆和第六杆的自由端的朝向相同,所述第八杆位于所述第七杆和第五杆之间;并且,
所述第三定位卡块与所述汽车侧围的下部开设的第二定位卡槽相匹配,所述第三定位卡块在所述第八杆上设置的位置需满足:当汽车侧围放置在流转器具上时,彼此相对应的第三定位卡块与所述汽车侧围上的第二定位卡槽卡合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下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加强杆,所述第二加强杆的第一端固装在所述第八杆的下端面,第二加强杆的第二端固装在所述第五杆的上端面;所述第一加强杆的第一端邻近所述第八杆的自由端设置,第二端邻近所述第五杆的自由端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框架还包括固装在所述第一杆和第四杆之间的第三加强杆,以及固装在所述第三杆和第四杆之间的第四加强杆,所述第三加强杆与所述第一杆的下部和第四杆的左部构成一直角三角形;所述第四加强杆与所述第三杆的下部和第四杆的右部构成一直角三角形。
优选的是,所述框架还包括固装在所述第四杆和第五杆之间的第五加强杆,以及固装在所述第四杆和第六杆之间的第六加强杆,所述第五加强杆与所述第四杆的左部和第五杆的后部构成一直角三角形;所述第六加强杆与所述第四杆的右部和第六杆的后部构成一直角三角形。
优选的是,所述框架还包括固装在第一杆和第四杆之间的与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平行的多个第七加强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774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静电羊绒衫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易清洁衬衫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