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式电瓶装卸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74321.9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2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冬梅 |
主分类号: | B66F9/06 | 分类号: | B66F9/06;B66F9/22;B66F9/18;B66F9/07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国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6 | 代理人: | 陈永辉 |
地址: | 辽宁省抚顺市顺城***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式 瓶装 卸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卸车,特别涉及一种液压式电瓶装卸车。
【背景技术】
目前劳动力市场日趋技术型、创新型发展,强大的体力劳动逐渐的走向于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转变,而砖厂生产过程中的搬运、装卸工作面临着严重的用工不足、招工困难等现状,为更好的保障砖厂的生产运作,节约体力劳动力用工,在生产中保证砖坯的产量及其质量,减少、避免破损,将人力运输改为机器运输。但是,现有单纯的运输车在装卸时需要多人装卸,导致破损量大,生产运输的速度低,人员浪费严重;而采用机械杠杆原理生产的电瓶装卸车由于属于机械之间的磨合使用,很难避免间隙的产生,以至于长时间工作后,产生抖动、停滞从而影响砖坯的质量,尤其是使未干燥有强度的湿砖坯发生破裂损坏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装卸速度快、使用稳定的液压式电瓶装卸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由电瓶提供动力,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车体、载重车架、托架及液压起落装置,所述车体上设置有驾驶室,所述载重车架设置在车体的前端,所述液压起落装置设置在载重车架上,所述托架设置在载重车架的底部,并由液压起落装置控制托架升降。
上述结构中,所述载重车架包括左右两侧的车壁及两车壁前端的一开口,形成U形结构,其闭合的后端与车体的前端通过转向液压油缸及转向连板连接。
上述结构中,所述液压起落装置包括4个液压起落油缸,所述液压起落油缸分别设置于载重车架的每一车壁的前后两端上;所述托架为两个,分别位于两车壁的内侧,并分别与两车壁上的液压起落油缸的活塞杆伸出端固定连接。
上述结构中,所述载重车架的每一车壁的中部分别设置有一分流集流阀,所述分流集流阀与所在车壁上的两液压起落油缸连接。
上述结构中,还包括有托架夹紧装置,所述托架夹紧装置包括有夹紧液压油缸、转动轴、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可在载重车架上上下滑动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为两根,分别设置在两车壁的顶端,还可绕其轴线转动,所述托架的顶端通过第一连杆与同侧的活动杆的顶端连接;所述转动轴设置在载重车架的后端上,与夹紧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伸出端联动,转动轴的两端分别凸设有一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同侧第一连杆靠近托架的一端铰接。
上述结构中,所述车体的后端内部具有一容纳腔体,所述电瓶及与各液压油缸连接的油箱均设置在该容纳腔体内。
上述结构中,所述车体上于驾驶室的上方还设置有一遮光挡雨的车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载重车架设置在车体操作室的前方,使操作员可方便直接的将载重车架驶入待搬运的物件外,在载重车架上设置有液压起落装置和托架夹紧装置,可使托架很稳定、快速的将物件托起,之后搬运到预想位置处后将物件卸下,整个托起、搬运和卸下过程都很稳定,保证了搬运物件的安全性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载重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式电瓶装卸车,由电瓶15提供行驶动力,它包括车体1、载重车架2、托架3及液压起落装置,所述车体1上设置有驾驶室11,所述载重车架2设置在车体1的前端,所述液压起落装置设置在载重车架2上,所述托架3设置在载重车架1的底部,并由液压起落装置控制托架3升降。
其中,所述载重车架3包括左右两侧的车壁21及两车壁前端的一开口22,形成U形结构,其闭合的后端与车体1的前端通过转向液压油缸4及转向连板41连接,通过操作驾驶室11上的方向盘,利用转向液压油缸4来达到改变车的行驶方向。
所述液压起落装置包括4个液压起落油缸5,所述液压起落油缸5分别设置于载重车架2的每一车壁21的前后两端上;所述托架3为两个,分别位于两车壁21的内侧,并分别与两车壁21上的液压起落油缸5的活塞杆伸出端51固定连接。为更好地提高了升降时的同步性,于所述载重车架2的每一车壁21的中部分别设置有一分流集流阀22,所述分流集流阀22与所在车壁21上的两液压起落油缸5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冬梅,未经刘冬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743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泵热水机组电气控制系统
- 下一篇: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