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触摸屏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6317.8 | 申请日: | 2013-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6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万娅鹏;陈学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摸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触摸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摸屏。
背景技术
目前,一体化电容触摸屏(OGS)的构造主要为:带有装饰层的透明基板层、减反射膜层、透明导电膜层和透明绝缘保护层。透明导电膜层包括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透明感应电极层和电极引线;透明感应电极有多个电极组成,当手指触摸时,手指和ITO 表面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引起触摸点电容量的变化,从而计算出手指所在位置。如图1所示的现有的常用的电容触摸屏,01为透明基板层,02为减反射膜层,03为透明导电膜层,04为绝缘保护层。
上述一体化电容触摸屏(OGS)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易因干扰产生误操作,在静电测试时易出现失效问题;产品在后续加工过程中,易因划伤问题造成产品功能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触摸屏存在抗干扰和抗划伤能力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抗干扰和抗划伤能力强的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摸屏,所述触摸屏包括透明基板层和该透明基板层表面依次设置的触摸功能层、光学透明胶层、透明导电层和透明薄膜层。
进一步地,在所述透明基板层和触摸功能层之间设置有减反射膜层。
进一步地,所述减反射膜层是二氧化硅层。
进一步地,所述减反射膜层的折射率1.4-1.5。
进一步地,所述减反射膜层的厚度为15-75nm。
进一步地,所述触摸功能层包括多条电极、多条引线和透明导电膜。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导电膜的材料为掺锡氧化铟、掺铝氧化锌、掺镓氧化锌和掺氟氧化锡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透明胶层为固态光学透明胶层或液态光学透明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透明胶层的折射率1.38-1.7。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透明胶层厚度为25-200um。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为15-250nm。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薄膜的厚度为35-125um。
本实用新型的包括光学透明胶层、透明导电层和透明薄膜层。光学透明胶层可防止玻璃飞溅,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并且可选择不同的折射率搭配,改善光学效果;透明导电层主要起屏蔽作用,防止触摸屏受干扰,在应用于手机内部时,可防止手机内部电路对其产生干扰;透明薄膜层带有硬化涂层,可防止产品在制程中划伤,避免因功能层裸露产生划伤而引起的功能不良。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触摸屏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触摸屏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1的触摸屏的干扰测试结果示意图;
图4为对比例1的触摸屏的干扰测试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触摸屏包括透明基板层1和该透明基板层表面依次设置的减反射膜层2、触摸功能层3、光学透明胶层4、透明导电层5和透明薄膜层6。
本实用新型对透明基板1没有特殊要求,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透明度即可,本实用新型选用玻璃基板,玻璃基板厚度优选0.7-1.1mm,可以保证较好的机械强度。
减反射膜层2设置在玻璃基板层1的一表面上,可以通过真空溅射法制备。减反射膜层2是二氧化硅层。作为过渡层和阻挡层,减反射膜层2能够提高透明导电膜或有机膜的附着力。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透明导电膜或有机膜的附着力,进一步的,减反射膜层2折射率1.4-1.5,厚度为15-75nm。
触摸功能层3设置在减反射膜层2上,触摸功能层3由多条透明感应电极和引线构成。在减反射膜层2上真空溅射法制备透明导电薄膜,然后蚀刻透明导电薄膜即得到透明感应电极。透明导电薄膜可以是掺锡氧化铟(ITO)薄膜、掺铝氧化锌(AZO)薄膜、掺镓氧化锌薄膜、掺氟氧化锡(FTO)薄膜,或者其它透明导电薄膜。触摸功能层3厚度为15-50nm,优选厚度为25nm,该厚度范围内的触摸功能层3既能保证较好的透光率又能满足方阻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63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散热器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拆式包内LED照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