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5965.3 | 申请日: | 2013-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78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朱杨;王宝军;侯斌;唐金池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261205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 机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油底壳。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船机主要的动力来源,为维持发动机的基本运转,还需要一些相关附件,如发电机、供油泵、起动机等。发动机在安装及转移过程中需要发动机支架进行支撑,相关附件安装在发动机支架上实现与发动机的连接固定。由于发动机相关附件较多,造成发动机整体布置空间较大,且影响发动机整体美观。
油底壳是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主要部件之一,位于发动机机体下部,用于收集和贮存润滑油,同时对机体下部进行密封。
目前发动机的油底壳只具有润滑油存储功能,无法实现对发动机附件的支撑作用。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发动机油底壳,该油底壳不仅具有润滑油存储功能,还可以实现对发动机附件的集成设计,节省发动机整体布置空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该油底壳可以安装发动机附件,节省发动机整体布置空间,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油底壳,包括底壁部和沿所述底壁部的四周边向上延伸的周壁部,所述底壁部和所述周壁部形成容纳腔;所述周壁部的上端具有发动机机体支撑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壁部的外侧设有突起部及设于所述突起部的多个肋板,所述肋板上设有用于安装发动机附件的安装座。
优选地,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多个与所述底壁部固定连接的隔挡板。
优选地,多个所述隔挡板沿所述底壁部的长度方向布置。
优选地,所述容纳腔包括容纳润滑油的储油腔和容纳机油泵的存储腔,所述存储腔位于所述底壁部的一端。
优选地,形成所述存储腔的周壁部的一端具有开口,还包括与所述开口配合的端盖。
优选地,所述肋板上还设有用于安装传感器的安装座。
优选地,所述肋板上还设有油尺安装座。
优选地,多个所述肋板沿所述周壁部的外侧均匀布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发动机油底壳的结构改进,使得发动机附件可以集成在油底壳上,节省了发动机整体布置空间。具体地,本方案中的油底壳包括底壁部和沿底壁部的四周边向上延伸的周壁部,所述周壁部的外侧设有突起部及设于所述突起部的多个肋板,所述肋板上设有用于安装发动机附件的安装座。如此,可以将发动机附件通过安装座设置于油底壳,亦即将突起部及肋板作为发动机附件的安装支架,节省了发动机整体布置空间,减少了零部件数量,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底壁部和所述周壁部形成的容纳腔内设有多个与底壁部固定连接的隔挡板。由于船机在航行时不可避免地会晃动,由于隔挡板的阻挡作用,可以防止油底壳内润滑油的窜动,避免气泡的产生,同时减慢了润滑油的流动速度,保证润滑油在油底壳内的分布,从而保证随时可以为发动机提供润滑油,维持其正常运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案中,所述肋板上还设有用于安装传感器的安装座。将测量润滑油温度和压力的传感器也集成于发动机油底壳,可进一步节省发动机整体布置空间,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发动机油底壳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发动机油底壳的主视图;
图3为图2所示发动机油底壳的仰视图;
图4为图2所示发动机油底壳的左视图;
图5为图2所示发动机油底壳的右视图;
图6为图2所示发动机油底壳的俯视图。
图1-图6中:
油底壳10,底壁部11,周壁部12,发动机机体支撑面121,开口122,容纳腔13,储油腔131,存储腔132,突起部14,肋板15,发电机安装座161,供油泵安装座162,油尺安装座163,传感器安装座164,隔挡板17,导油管固定座18,出油管安装口1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该油底壳可以安装发动机附件,节省发动机整体布置空间,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成本。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发动机油底壳的轴测图。
如图1所示,该发动机油底壳10包括底壁部11和周壁部12;周壁部12沿底壁部11的四周边向上延伸,从而底壁部11和周壁部12形成容纳腔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59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真空层玻璃复合真空板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节能环保健康墙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