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气滤清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5624.6 | 申请日: | 2013-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6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林琦钧;范文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024 | 分类号: | F02M35/024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滤清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空气滤清器结构,尤指一种用于机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一般机车而言,其引擎进气系统的旁侧通常组设有一空气滤清器,该空气滤清器用以过滤外界空气,并使其成为清净的空气后,再将清净的空气导入引擎的化油器内。
请参阅图7系现有空气滤清器的分解图,现有速克达机车的空气滤清器90系由一左壳体91及一右壳体93相互组合而成,其内组设一过滤单元92,该过滤单元92系由一滤纸94及一固定框架95固定结合成为一体式结构,外界空气系经由空气滤清器90的左壳体91的进气口911进入,流经滤纸94后,经由右壳体93的出气口931,再经由一出气管96进入引擎(图未示)的化油器内,左壳体91、右壳体93与过滤单元92则是通过复数螺栓97锁合固定成为一体式的空气滤清器90结构。
然而现有空气滤清器90的设置位置通常都固设于机车传动室上方与车架下方及置物箱左侧与外观件内侧之间,现有空气滤清器90于维修拆换滤纸94时,须以工具拆卸复数螺栓97,再向外侧取出左壳体91与过滤单元92,由于机车的上述空间有限,以致于空气滤清器90在配置时受诸多限制,有以下缺点:由于空气滤清器90被外观件覆盖于其内侧,于维修拆装时无法直接拆卸螺栓97,亦即无法直接取出左壳体91与过滤单元92,维修人员需先拆卸外观件后,方能拆卸螺栓97,造成维修不易,费时费力;另一方法则是直接于外观件上开设维修孔便于维修。上述两项主要的解决方式不但造成维修上的困难,也造成整体造型的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系在提供一种机车引擎进气系统的空气滤清器,使空气滤清器于维修拆装时不会被机车的车身盖板挡住,俾能提升维修拆装性,进而节省人力与工时。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滤清器,组设于机车的一车身盖板的内侧,包括有:一中空壳体、一过滤单元以及一维修盖。其中,中空壳体包括:一进气口、一出气口、一容置空间及一开口,而过滤单元则配置于容置空间内,维修盖则盖设于中空壳体的开口。其中,机车的车身盖板部分遮蔽空气滤清器,而维修盖则整体露出于车身盖板,且过滤单元的投影面积未全部被维修盖所遮蔽。亦即,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单元可在不拆卸机车车身盖板情况下,仅透过拆卸维修盖即可取出中空壳体内的过滤单元,俾能有效提升维修拆装性,节省人力与工时;且因过滤单元的投影面积部分伸入中空壳体内,因此可使过滤单元的过滤面积得到较佳的分配。
上述中空壳体可包括有一第一壳体与一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为二件式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以熔接、锁附、胶着或者其它结合方式固定结合。
此外,上述中空壳体的出气口可位于第一壳体,且中空壳体的进气口可位于第二壳体。又,第二壳体的底部可具有一泄漏口,俾可排放由进气口流入的雨水。
再者,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单元可为长矩形或其它形状的本体。另,上述过滤件可为滤纸或其它等效过滤材质组件,俾可达过滤空气的功能。
又,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单元可以复数锁附件或其它等效组件固定于第一壳体。另,本实用新型的维修盖亦可以复数锁附件或其它等效组件固定于第二壳体。
附图说明
图1系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的分解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的组装位置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的前视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的立体剖视图。
图5系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的分解剖视图。
图6系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结构拆卸过滤单元的剖视图。
图7系现有空气滤清器分解图。
【符号说明】
1 空气滤清器 2 车身盖板
3 中空壳体 31 进气口
32 出气口 33 容置空间
34 开口 35 第一壳体
351 锁附孔 36 第二壳体
361 锁附孔 37 泄漏口
38 进气管 39 出气管
4 过滤单元 5 维修盖
51 锁附孔 6,7 锁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56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泵自动控制装置
- 下一篇: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回水系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