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虹膜检测的验光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8979.2 | 申请日: | 2013-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8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蒋晓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晓捷 |
主分类号: | A61B3/103 | 分类号: | A61B3/103;A61B5/1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4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虹膜 检测 验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验光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虹膜检测的验光仪。
背景技术
人眼睛的外观图由巩膜、虹膜、瞳孔三部分构成。巩膜即眼球外围的白色部分,约占总面积的30%;眼睛中心为瞳孔部分,约占5%;虹膜位于巩膜和瞳孔之间,包含了最丰富的纹理信息,占据65%。外观上看,由许多腺窝、皱褶、色素斑等构成,是人体中最独特的结构之一。虹膜的形成由遗传基因决定,人体基因表达决定了虹膜的形态、生理、颜色和总的外观。人发育到八个月左右,虹膜就基本上发育到了足够尺寸,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除非极少见的反常状况、身体或精神上大的创伤才可能造成虹膜外观上的改变外,虹膜形貌可以保持数十年没有多少变化。另一方面,虹膜是外部可见的,但同时又属于内部组织,位于角膜后面。要改变虹膜外观,需要非常精细的外科手术,而且要冒着视力损伤的危险。虹膜的高度独特性、稳定性及不可更改的特点,是虹膜可用作身份鉴别的物质基础。相对现有成熟的指纹识别技术来说,虹膜具备更高的独特性,唯一性,并且是更加友好的非接触检测方式。
现有技术的电脑验光仪由于没有身份识别功能,无法记录建立被测者的历史数据,只能做单次的检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检测被测者的虹膜特征并记录检测数据,且其使用方便快捷,可有效提高验光效率的具有虹膜检测的验光仪。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虹膜检测的验光仪,包括验光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通迅模块,所述验光模块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通迅模块相连接,还包括虹膜检测模块,所述虹膜检测模块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虹膜检测模块包括近红外光源、采集相机和用于提取眼球的虹膜特征码电路,所述近红外光源、采集相机均与所述虹膜特征码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虹膜特征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相连接。
所述验光模块包括红外光源、光路和CMOS相机,所述红外光源和CMOS相机与所述光路相连接,所述光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有虹膜检测模块,可以有效的检测被测者的虹膜特征,通过数据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并记录检测数据,形成一条完整的用户验光记录,使用方便快捷,而且可以通过通迅网络将相关验光记录上传至数据服务器进行保存,可以更方便地满足对用户视力健康评测时的数据需求,可有效的提高验光效率,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和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图。
见图1和图2,一种具有虹膜检测的验光仪,包括验光模块1、数据处理模块2和通迅模块3,所述验光模块1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2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2的输出端与所述通迅模块3相连接,还包括虹膜检测模块4,所述虹膜检测模块4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2的输入端相连接,眼睛5通过验光模块1和虹膜检测模块4采集数据,同时通迅模块3通过无线或有线将数据传输至数据服务器6内进行分类存储。设有虹膜检测模块,可以有效的检测被测者的虹膜特征,通过数据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并记录检测数据,形成一条完整的用户验光记录,使用方便快捷,而且可以通过通迅网络将相关验光记录上传至数据服务器进行保存,可以更方便地满足对用户视力健康评测时的数据需求,可有效的提高验光效率,实用性好。在本实施例中,通迅模块主要用于将验光仪与互联网建立链接的模块,其主要包括以太网卡、无线路由等通迅设备。
所述虹膜检测模块4包括近红外光源41、采集相机42和用于提取眼球的虹膜特征码电路43,所述近红外光源41、采集相机42均与所述虹膜特征码电路43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虹膜特征码电路43的输出端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2相连接。
所述验光模块1包括红外光源11、光路12和CMOS相机13,所述红外光源11和CMOS相机13与所述光路12相连接,所述光路12的输出端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2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晓捷,未经蒋晓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89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