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野外布线特殊复杂环境的通信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3325.0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5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陈虹校;金春敏;叶亚军;王存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28 | 分类号: | H01B7/28;H01B7/18;H01B7/22;H01B11/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王健 |
地址: | 215234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野外 布线 特殊 复杂 环境 通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架空通信缆,尤其涉及用于野外布线特殊复杂环境的通信缆。
背景技术
普通的单一型通信缆的结构:电缆其主要结构为铜导体外挤包一层绝缘,单线对绞后成缆,外面采用聚烯烃外护套的结构,由于通信电缆的上述结构局限,在室外装修集散系统、自动化检测系统中,造成拉伸较大、质量不稳定、布线繁琐,不可靠而影响使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野外布线特殊复杂环境的通信缆,此通信缆保证室外缆产品传输特性的同时,大大增加了电缆因拉伸而影响使用性能的能力,方便应用及维修,提高维修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野外布线特殊复杂环境的通信缆,包括作为自承线的钢丝、八根包覆有聚乙烯层的铜导线和红色外护套体;所述八根铜导线两两绞合形成四对作为信息通信的绞线对,所述四对绞线对中第一绞线对、第二绞线对、第三绞线对和第四绞线对逆时针依次排列并绞合形成导电缆芯;
一单面铝箔层包覆于所述导电缆芯外表面;
一聚酯带绕包于所述单面铝箔层外表面,一内护套层挤包于所述聚酯带外表面;
所述单面铝箔层与绞线对之间填充有填充绳;
所述红色外护套体包括第一子护套和第二子护套,所述第一子护套和第二子护套之间通过一连筋部连接,所述第一子护套包覆于所述内护套层外表面,所述第二子护套包覆于所述钢丝外表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如下:
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空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绞线对的节距为10.6mm,所述第二绞线对的节距为14.1mm,所述第三绞线对的节距为11.8mm,所述第四绞线对的节距为16.4mm。
2.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子护套与所述内护套层的厚度比为5:1。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 本实用新型用于野外布线特殊复杂环境的通信缆,具有替代现有自承式通信数据缆的特点,其传输特性可满足市内通信缆的传输要求,由于电缆采用了自承式的新型结构,有效的改善了拉伸大而影响使用性能的问题;同时由于电缆的护套层颜色鲜艳,鸟类对此类颜色较为害怕,且材料具有遇水不分解、防紫外线照射等功能,大大方便了应急维修,提高维修效率及维修质量,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新产品,产品的性能指标符合相关产品标准要求。
2. 本实用新型用于野外布线特殊复杂环境的通信缆,通过采用钢丝作为主要的抗拉伸元件。采用鸟类较为敏感的的红色聚烯烃材料,具有不易开裂、遇水不分解、防紫外线等特点,大大增加了电缆因拉伸而影响使用性能的能力。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野外布线特殊复杂环境的通信缆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钢丝;2、铜导线;21、聚乙烯层;3、红色外护套体;31、第一子护套;32、第二子护套;33、连筋部;4、绞线对;41、第一绞线对;42、第二绞线对;43、第三绞线对;44、第四绞线对;5、导电缆芯;6、聚酯带;7、内护套层;8、单面铝箔层;9、填充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种用于野外布线特殊复杂环境的通信缆,包括作为自承线的钢丝1、八根包覆有聚乙烯层21的铜导线2和红色外护套体3;所述八根铜导线2两两绞合形成四对作为信息通信的绞线对4,所述四对绞线对中第一绞线对41、第二绞线对42、第三绞线对43和第四绞线对44逆时针依次排列并绞合形成导电缆芯5;
一单面铝箔层8包覆于所述导电缆芯5外表面;
一聚酯带6绕包于所述单面铝箔层8外表面,一内护套层7挤包于所述聚酯带6外表面;
所述单面铝箔层8与绞线对4之间填充有填充绳9;
所述红色外护套体3包括第一子护套31和第二子护套32,所述第一子护套31和第二子护套32之间通过一连筋部33连接,所述第一子护套31包覆于所述内护套层7外表面,所述第二子护套32包覆于所述钢丝1外表面。
上述第一绞线对41的节距为10.6mm,所述第二绞线对42的节距为14.1mm,所述第三绞线对43的节距为11.8mm,所述第四绞线对44的节距为16.4mm。
上述第一子护套31与所述内护套层7的厚度比为5:1。
本实用新型技术的开发过程如下:
该实用新型技术应用于在野外布线等特殊复杂环境或局域机房中恶劣环境下集散系统、自动化检测系统中作传输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33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