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微孔通道缓释防血液回流的输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39802.6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9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何前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前国 |
主分类号: | A61M5/175 | 分类号: | A61M5/175;A61M5/40 |
代理公司: | 武汉金堂专利事务所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地址: | 43004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微孔 通道 缓释防 血液 回流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利用微孔通道缓释防血液回流的输液器。
背景技术
目前输液器及相关技术已经有很多报道,申请专利有三千之多,且市场上有各式各样的产品,这些输液器都有密封防空气进入或其他功能,但在实现其优势时,也都有一个最致命的缺陷,即当注射液体滴完后,由于输液管中的气压的变化,会使人体中的血液倒回流到输液管中,产生血液回流的缺陷,这给医疗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研究一种利用微孔通道缓释防血液回流的输液器,具体是当注射液体注射快要完毕后,通过安装一个滴斗中的浮体下部的密封体将滴斗下部的出水口密封,然后滴斗中的剩余液体通过微孔通道中的纤维棒缓释慢慢流入滴管中,使人体血压始终处于液体流动的压力下,血液不会回流。
本实用新型利用微孔通道缓释防血液回流的输液器,包括:滴斗1,滴斗1中设置有浮体2,在滴斗体上或浮体上设置有微孔通道3或10。
所述的微孔通道3或10,包括:通孔7,通孔7中设置有微孔纤维棒8。
所述的滴斗体上设置的微孔通道3是滴斗1的下部和滴斗1相连的滴管9之间连有的通道。
所述的浮体2上设置的微孔通道10是在密封体5的软袋上设置的一个通道。
所述的浮体2,包括:浮球4和密封体5,浮球4和密封体5通过连接支杆6相连。
所述的连接支杆6为实心杆体或圆柱筒;若为圆柱筒,圆柱筒的两侧面各开有多个上下不同距离的孔。
所述的连接支杆6的高度视滴斗1中需剩畄多少液体而定,也就是说视控制多少时间不回血而定。
所述的不回血时间为滴斗1中需剩畄液体量 ÷每分钟的滴数。
每分钟的滴数为1—5滴。
所述的密封体5为圆锥形软袋,圆锥形软袋,球形软袋,圆柱形软袋或阶梯形软袋。
所述的微孔通道3,包括:通孔7,通孔7中设置有微孔纤维棒8。
所述的通孔7的直径为0.1—3mm。
所述的微孔纤维棒8为棉线或其他纤维线所述的微孔纤维棒8为棉线或其他纤维线,或其它可吸收溶液和缓释溶液的材料,其直径在0.1~3mm。
本实用新型利利用微孔通道缓释防血液回流的输液原理是:
当注射液体注射快要完毕后,通过安装一个滴斗中的浮体下部的密封体将滴斗下部的出水口密封,然后滴斗中的剩余液体通过微孔通道中的纤维棒缓释慢慢流入滴管中,使人体血压始终处于液体流动的压力下,血液不会回流。
添加微孔通道中的微孔纤维棒具有一定的含水及释水能力,当滴液管中的液体快要滴尽后,将滴斗下部的出水口密封,然后滴斗中的剩余液体可以通过微孔纤维棒中的少量水维持输液管中的气压与血液中的血压相通,且防止了空气的流入出液管。
本实用新型利利用微孔通道缓释防血液回流的输液器的优点是:通过纤维棒作为媒介,不仅保证了滴斗中气压.剩余的液体和滴管中液体.人体血压的始终连通,且防止了空气的流入出滴管。,在一定的时间内保证了滴斗中的有液体滴出,防止了在一定时间内人体的血液不回流,为护士争取更多的时间,护士可以自如地更换输液瓶,此装置结构简单,使用安全,通过医院试用效果良好,可延缓回血时间最少15分钟。
附图说明
图1a,b 为输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a ,b为浮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微孔通道局部视图
具体的实施方式
根椐图1.图2所示,一种利用微孔通道缓释防血液回流的输液器,包括:滴斗1,滴斗1中设置有浮体2,在滴斗体上或浮体上设置有微孔通道3或10。
所述的微孔通道3或10,包括:通孔7,通孔7中设置有微孔纤维棒8。
所述的滴斗体上设置的微孔通道3是滴斗1的下部和滴斗1相连的滴管9之间连有的通道。
所述的浮体2上设置的微孔通道10是在密封体5的软袋上设置有一个通道。
所述的浮体2,包括:浮球4和密封体5,浮球4和密封体5通过连接支杆6相连。
所述的连接支杆6为实心杆体或圆柱筒;若为圆柱筒,圆柱筒的两侧面各开有多个上下不同距离的孔。
所述的连接支杆6的高度视滴斗1中需剩畄多少液体而定,也就是说视控制多少时间不回血而定。
所述的不回血时间为滴斗1中需剩畄液体量÷ 每分钟的滴数。
每分钟的滴数为1—5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前国,未经何前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98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氧气吸入器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野外快速输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