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械惯性进气双面涡轮增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39625.1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69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峰 |
主分类号: | F02C6/12 | 分类号: | F02C6/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0 山东省莱芜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 惯性 双面 涡轮 增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增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进气的双面涡轮增压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内燃机的气门普遍采用自然吸气,进气量不足,燃料雾化和燃烧不完全,排除的尾气具有严重的污染性,提高内燃机的燃烧效率和减少尾气污染性具有重要意义。内燃机进气增压器通常由扩散筒及叶轮构成,安装于发动机的进气管路内,其可对气流进行增压,适当的提高进气量,并可使进气流形成涡流,改善空气与燃料的混合度,有助于提高内燃机燃烧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目前的这种增压器的扩散筒的外径不能调节,通用性较差,需要加工多种不同的规格才可满足不同型号的内燃机;其通常采用一个叶轮来增压,筒壁上未设设有导流装置,故增压效果仍有待改善,气流的涡流效果不明显;另外其安装时需保持特定的方向,容易因疏忽而安装失误,影响内燃机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适用性强,增压效果好的机械惯性进气双面涡轮增压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一种机械惯性进气双面涡轮增压器,包括进气筒及两个叶轮;两叶轮分别位于进气筒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两叶轮分别固定于一根叶轮轴的两端,所述的叶轮轴通过轴承装置固定,所述的轴承装置由若干根支撑筋固定于进气筒内;所述的进气筒两端设有位于外壁的防滑纹、套置在外壁上的变径硅胶圈。
所述的进气筒的内壁上分布有若干螺旋导流翅。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气流经过叶轮时,带动叶轮转动,叶轮旋转时对气流产生增压作用,并使气流形成涡流,由此来提高进气量及空气燃料混合度。由于其设有两个安装方向一致的叶轮,进气筒内壁设有螺旋导流翅,可对气流两次增压,并有助提高气流的涡流效果;进气筒外设有变径硅胶圈,变径硅胶圈的厚度可加工出多种尺寸,两者组合后即可适用于所有排量的内燃机;由于其采用机械惯性原理驱使叶轮被动旋转,故安装时无正反向之分,安装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进气筒及变径硅胶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叶轮,2、轴承装置,3、支撑筋,4、叶轮轴,5、进气筒,6、防滑纹,7、螺旋导流翅,8、变径硅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金属制成的进气筒5及位于进气筒5内的两个叶轮1;两叶轮1分别位于进气筒5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两叶轮1分别固定于一根叶轮轴4的两端,所述的叶轮轴4通过轴承装置2固定,所述的轴承装置2由四根呈十字分布的支撑筋3固定于进气筒5内;所述的进气筒5两端设有位于外壁的防滑纹6,变径硅胶圈8套置在进气筒5两端的防滑纹6处,变径硅胶圈8与进气筒5配合后可适用于各种规格的内燃机进气管。
参看附图2所示,所述的进气筒5的内壁上分布有若干螺旋导流翅7,气流经过进气筒5时,在螺旋导流翅7作用下更容易形成涡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峰,未经刘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96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型柴油机的缸头
- 下一篇:船用柴油机冷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