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32495.9 | 申请日: | 2013-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5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黄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第二测绘院 |
主分类号: | B64C3/00 | 分类号: | B64C3/00;B64C9/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310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飞行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无人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因为无人机不受天气与机场的影响,无人机逐渐替代有人机进行快速获取影像、数据等参数。但现今国内起飞重量50KG左右的无人机十分稀少,这类无人机起飞重量大于等于50KG时,无人机的翼展大都大于5m甚至更大,或者当翼展小于5m时,无人机的失速速度大于90km/h,甚至更大,这样就提高了无人机起飞跑道要求,不利于无人机的快速机动的进行作业。本实用新型翼展3.5m-4m,起飞重量50KG时失速速度约为60km/h,起飞滑跑距离约为50~80m,降落距离约为100~150m。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起飞重量低,失速速度大,翼展大,对起飞跑道要求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无人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无人机,包括机身、机翼、尾翼、尾杆,机翼设置于机身上面,机身通过尾杆与尾翼连接,机翼包括位于机翼中间的中翼和与中翼连接的两个外翼,机翼翼展为3.5m-4m。
作为优选,机身为内部中空。机身内部用于装载各种设备。
作为优选,中翼为矩形结构。矩形结构增大了机翼的面积。
作为优选,中翼上设有两段襟翼。起飞时,放下15°襟翼,增加无人机起飞的升力,大大缩短起飞距离,降落时放下45°襟翼,增加了无人机降落时的阻力,减小降落距离。
作为优选,外翼为梯形结构。梯形结构的外翼可以增大机翼面积。
作为优选,尾翼采用双垂尾,单平尾。尾翼采用双垂尾,单平尾,避免出现大垂尾,减小结构重量,并增加平尾效率。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翼展3.5m-4m,起飞重量50KG时失速速度约为60km/h,起飞滑跑距离约为50~80m,降落距离约为100~150m。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机身、2—机翼、3—中翼、4—外翼、5—襟翼、6—尾翼、7—尾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无人机,如图1所示,包括包括机身1、机翼2、尾翼6、尾杆7,机翼2设置于机身1上面,机身1通过尾杆7与尾翼6连接,机翼2包括位于机翼2中间的中翼3和与中翼3连接的两个外翼4。
机身1内部空心,用于装载各种仪器。
机翼2翼展为3.8m,其中中翼3为矩形结构,长1.4m,宽0.6m,与中翼3相连的两个外翼4为梯形结构,外翼4与中翼3连接线为梯形平行边长边,长度为0.6m,梯形平行边短边长度为0.4m,梯形高1.2m,外翼4上设有副翼。外翼4梯形结构和中翼3矩形结构大大增大了机翼的面积,提高了升力。中翼3一边设有两段襟翼5,起飞时,放下15°襟翼5,增加无人机起飞的升力,大大缩短起飞距离,降落时放下45°襟翼5,增加了无人机降落时的阻力,减小降落距离。
尾翼6采用双垂尾,单平尾,避免出现大垂尾,减小结构重量,并增加平尾效率,尾翼6长1.18m,宽0.4m,高0.5m。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第二测绘院,未经浙江省第二测绘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24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