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余热净化消失模白模热解产物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11124.2 | 申请日: | 201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03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宋世强;邓显斌;赵锴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汉华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4 | 分类号: | B22C9/04;B22C23/00;B22D45/00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53110 | 代理人: | 龚笋根 |
地址: | 4083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余热 净化 消失 模白模热解 产物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气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消失模白模热解产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消失模铸造技术是将与铸件尺寸形状相似的泡沫塑料模型粘结组合成模型簇,刷涂耐火涂层并烘干后,埋在干石英砂中振动造型,在一定条件下浇注液体金属,使模型气化并占据模型位置,凝固冷却后形成所需铸件。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也叫白模是消失模铸造工艺中用来制作泡沫模最常用的一种高分子材料,在模型加工和金属液浇注的过程中,EPS热分解产生许多含苯环的有机废气,这些有机废气有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危害。长期吸入此种有毒气体,可导致急性或慢性疾病。急性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制作用为主要表现:例如头晕、恶心、抽搐、昏迷,以致呼吸和循环衰竭;慢性中毒则以造血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轻者血细胞、血小板数量降低,重者可能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因此,对这些有害气体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铸造车间的环境卫生状况以及实践绿色铸造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有技术中,是直接将白模热解产物进行催化燃烧处理后排空,这不仅使得热解后废气所携带的热量白白浪费,也会有大量颗粒物随废气一并排入空气中,对环境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的余热净化消失模白模热解产物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余热净化消失模白模热解产物处理装置,包括燃气热处理室、余热换热器、热能聚储室;
所述的余热换热器内部分为热质通道和冷质通道,所述的热质通道和冷质通道相互隔离;
所述的热能聚储室的出口与热质通道进口通过管道连接;
所述的热能聚储室的进口依次管道连接燃气热处理室出口、余热换热器冷质通道出口。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包括燃气热处理室、余热换热器、热能聚储室。余热换热器是催化燃烧后的气体加热新进待催化燃烧的气体的设备,其内部有两个相互隔离的通道,一个为热质通道,供燃烧后的气体通过换热,另一个为冷质通道,供新进待催化燃烧的气体通过换热。
热能聚储室与热质通道的进口通过管道连接,且热能聚储室依次管道连接燃气热处理室出口、余热换热器冷质通道出口。燃气热处理室是将白模热解产物进行催化燃烧的设备;而热能聚储室是将经催化燃烧后的气体聚集存储的设备,同时也具有使气体中的颗粒物沉降的作用。
这样连接后,白模热解产物的流动方向为:先经余热换热器冷质通道入口进入余热换热器,然后进入燃气热处理室进行催化燃烧,燃烧后的气体进入热能聚储室,再通过热质通道的进口进入余热换热器将冷质通道内的气体加热,然后从热质通道出口排出系统。
本实用新型余热净化消失模白模热解产物处理装置通过将催化燃烧处理后的气体的余热利用起来,去加热新进的待燃烧的废气,对于废气的余热进行了充分利用,减少了燃烧气体所需的燃气用量;此外,系统中的热能聚储室除了将储存余热的作用外,还使燃烧后气体中的颗粒物沉降下来,减少了颗粒物堵塞换热通道的危险,也降低了排放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物含量。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余热净化消失模白模热解产物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具体说明如下:余热净化消失模白模热解产物处理装置,包括燃气热处理室7、余热换热器6、热能聚储室5;余热换热器6内部分为两个相互隔离的通道:供催化燃烧后的气体通过的热质通道和供待燃烧的气体通过的冷质通道;热能聚储室5与热质通道进口通过管道连接;热能聚储室5依次管道连接燃气热处理室7出口、余热换热器6冷质通道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热质通道为盘管换热管。即燃烧后的气体通过在盘管中流动对管外待燃烧的气体进行加热。盘管的流经路线长,可以使得换热时间增长,换热面积增大,从而提高换热的效率,能充分利用燃烧后的气体余热。且盘管的设计布局灵活,能够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长度的调节及布局,能适应多种换热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余热换热器6的热质通道的出口连接旋风分离器8。即换热后的气体通过管道进入旋风分离器8内离心,进行进一步的气固分离,出去气体中所含的固体颗粒。
进一步的,所述的旋风分离器8出口管道连接沉降管11。沉降管11即是一段直径较大的横放的管道,里面供气体通过,这段管道构成一个沉降室,气体在里面沿管道轴向通过时,在重力作用下,气体中的固体颗粒会在管道内沉降,从而能进一步出去管道中的固体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汉华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汉华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11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