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滑板的支撑架与轮轴的组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7428.1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8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苏郁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郁哲 |
主分类号: | A63C17/02 | 分类号: | A63C17/02;F16B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中山***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板 支撑架 轮轴 组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板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其为一种滑板轮轮轴可螺锁、卡固于支撑架且不会轴向移动,而具有使滑板的稳定性更佳、速度更快、使用上更安全及精准度高、制造成本低、滑板轮轮轴不会脱落、外观更美观等功效的滑板的支撑架与轮轴的组接结构。
背景技术
滑板是一种可提供使用者立站并运用使用者的双脚推进而达到运动性的承载结构,又由于滑板在使用上能利用身体的倾斜、摆动,甚至助跑而可达到滑行的效果,因此能以滑行作为代步工具或休闲工具,同时也发展出以表演或比赛为性质的高空翻转等各式困难动作,因此滑板相关运动已在欧美地区各年龄层使用者甚为风行,而随着国外滑板运动逐渐广泛流传至全世界,使国内滑板运动的人口也大量增加。
目前,不论是国外或国内一般常见的滑板构造,主要是在滑板下方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一支撑架,而支撑架凭借螺杆(即滑板轮轮轴)而设有左、右对称的滑板轮;但上述的滑板构造,虽然可以提供使用者立站并运用使用者的双脚推进而达到运动的目的,但该支撑架、螺杆仍存在有许多缺失。
首先说明支撑架的缺失:目前常见滑板构造的其中一种,其支撑架主要是中间穿插一螺杆,螺杆两端再锁上滑板轮上去,但因为螺杆太长产生不够直、偏摆的现象,而导致滑板轮磨损加快,会使得滑板滑行速度降低。
再来说明螺杆的缺失:
1.目前常见滑板构造的其中一种,其先将支撑架加热而使其膨胀,再分别于支撑架的两端插入一螺杆,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冷却后就可以把螺杆加以锁固;但是此种组接加工技术,会产生成本高的问题。
2.承上所述,支撑架的两端若是以上胶的方式来组接螺杆,因为上胶的固结性不佳,所以螺杆容易产生脱落、掉出的情形,进而影响滑板的安全性。
3.目前常见滑板构造的其中一种,有凭借插入插梢的方式来组接支撑架、螺杆,但是此种方式会影响到美观性,且容易产生脱落、掉出的情形,进而影响滑板的安全性。
因此现有滑板的支撑架、螺杆(即滑板轮轮轴)的组接结构仍未臻至于理想,实有待加以改善。
爰是,本实用新型人基于产品不断改良创新的理念,乃本着多年从事该项产品设计开发的实务经验,以及积极潜心研发思考,经由无数次的实际设计实验,致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滑板轮轮轴可螺锁、卡固于支撑架且不会轴向移动的支撑架、轮轴组接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滑板的支撑架与轮轴的组接结构,包含有:
一支撑架,用来装设于滑板下方,其具有至少一轮轴孔,该轮轴孔中具有一内螺纹部与一沟槽;
一固定环,具有预定弹性力,可供形成预定的变形;
一轮轴,一端具有一外螺纹部与一卡槽,轮轴另一端用来装设一滑板轮;
其中,将该轮轴的外螺纹部螺接于该轮轴孔中的内螺纹部,且使固定环卡掣于沟槽与卡槽之间,固定环一部分位于沟槽,固定环另一部分位于卡槽,以使轮轴一端螺锁并卡固于轮轴孔且不会轴向移动。
所述的滑板的支撑架与轮轴的组接结构,其中,该固定环为金属材料且呈C形状。
所述的滑板的支撑架与轮轴的组接结构,其中,轮轴螺接于该轮轴孔时,该沟槽与卡槽呈对应状。
所述的滑板的支撑架与轮轴的组接结构,其中,轮轴包含有一第一部分及一外径小于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间一体成型地设有一阶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据此,具有使滑板的稳定性更佳、速度更快、使用上更安全及精准度高、制造成本低、滑板轮轮轴不会脱落、外观更美观等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合示意的局部剖面图(一),图中显示支撑架、轮轴组接前;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合示意的局部剖面图(二),图中显示支撑架、轮轴组接中;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合示意的局部剖面图(三),图中显示支撑架、轮轴组接后;
图6是本实用新型轮轴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支撑架10;轮轴孔11;内螺纹部12;沟槽13;固定环20;轮轴30;外螺纹部31;卡槽32;滑板轮33;第一部分34;第二部分35;阶部36;滑板90。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郁哲,未经苏郁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74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杀虫抑菌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连续式水泥计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