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马力的余热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5379.8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8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曹志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志峰 |
主分类号: | F01K27/00 | 分类号: | F01K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01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力 余热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马力的余热利用系统。系统通过使用燃烧废气中得到热能用于产生轴马力,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热回收消音器,具有内壳体和外壳体的热回收设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目前产生热能制动的装置层出不穷,但在结构上的缺陷容易导致热能分解的不充分,造成能源消耗。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轴马力的余热利用系统,运用一个热回收消音器,具有内壳体和外壳体的热回收设置,这点创新设计在商业运营推广中是一种极大的竞争优势,可贵的是这项技术原理简单,并且其设方案合理实用,在思维上打破成规,从而带来了新的技术革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传统的热能利用装置在运作构筑上存在的缺陷,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马力的余热利用系统,运用以通过使用燃烧废气中得到热能用于产生轴马力,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热回收消音器,具有内壳体和外壳体的热回收设置,通过此项技术创新的产品能更好的被运用及推广在商业及热能工程领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系统通过使用燃烧废气中得到热能用于产生轴马力,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热回收消音器,具有内壳体和外壳体的热回收设置,所述内壳包括:第其一端的入口具有第一消音室,与第一消音室流体连通的第二消音室的三分之处具有两个引导管流体连通,所述两个引导管的流体连通和第三消音室流体连通进行排气,所述排气口的与外部环境处于流体连通状态,连接的导管被连接到壳体部分,热回收外侧壳体和内侧壳体之间形成一个热回收流路,流体连通的涡轮机中使用热回收流路,系统中的冷凝器与所述涡轮机的流体连通,同时通过泵装置与热回收流路的热回收消音器流体连通,实现了这种轴马力的余热利用系统的实际效用。也借第一消音室和第二消音室之间的流体连通具有挡板管设置,通过结构入口进入扩散器装置,同时在结构壳体内设有具有金属基的催化剂联通结构,在结构周围具有四个可移动的压力棒构成紧固装置,涡轮机通过热回收路径实现膨胀机功能,联通涡轮上的轴承通过系统内部流体的充分能量转化驱动马达。这种轴马力的余热利用系统更加适用于工程技术上的控件应用,扩大了使用范围,并且也可以在更多领域运用此项技术创新从而带来更多的收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此项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马力的余热利用系统,通过以通过使用燃烧废气中得到热能用于产生轴马力,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热回收消音器,具有内壳体和外壳体的热回收设置,提升了这种轴马力的余热利用系统的实际职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图。
图中 1. 轴马力的余热利用系统,2.热回收消音器,3. 热回收流路。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轴马力的余热利用系统,以多项热回收消音器2中的组件联通连接热回收流路3驱动马达运行,实现轴马力的余热利用系统1的有效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志峰,未经曹志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53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