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层间结合部抗拉强度的测试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0420.2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9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聪;刘少文;申俊敏;刘海;吴喜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4 | 分类号: | G01N3/04 |
代理公司: | 太原同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07 | 代理人: | 王金锁 |
地址: | 030006***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结合部 抗拉强度 测试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层间结合部抗拉强度的测试夹具,可广泛应用于路面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层层间抗拉强度的测定。
背景技术
道路工程中,路面结构一般分为面层、基层和垫层。在温度应力和荷载应力作用下,各路面结构层均会发生相应的翘曲和变形。当层间拉应力大于层间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层间即出现开裂,在行车荷载及外界因素影响下,出现唧泥、脱空等病害,因此混凝土结构层层间抗拉强度的测定意义重大。目前针对抗拉强度的测试设备和测试方法大多基于单种材料的内部抗拉强度,而不是两种结构层的层间结合部的抗拉强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能够提供一种简便测定混凝土层间结合部抗剪强度的测试夹具及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层间结合部抗拉强度的测试夹具,它包括上夹头1和下夹头2,上夹头1和下夹头2的结构相同,所述的上夹头1是由夹持筒4和焊接在夹持筒4上的夹持把3组成,夹持把3由高强钢制成,夹持筒4呈圆柱形,直径略大于待测试件的直径,所述的夹持筒4的筒壁上设置有4个卡槽5,所述的卡槽5由凸钉6和与凸钉6相配合的凹槽7组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现行试验规范和规程中缺少路面结构层层间抗拉强度的测试方法,本实用新型发明了层间抗拉强度的测试夹具,并提出了相应的使用方法,测试结果准确、可靠,可为道路结构设计和计算提供基础参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抗拉强度测定夹具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图1中夹持筒4的俯视图;
图3为凸钉和凹槽的细部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制作待测试件的2层可拆解专用试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验室需要数值模拟某路面结构的层间抗拉强度,模拟需要测定参数层间抗拉强度,即水泥混凝土层和沥青混凝土夹层之间的抗拉强度,因此利用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测试夹具,作如下测试。
一种混凝土层间结合部抗拉强度的测试夹具,它包括上夹头1和下夹头2,上夹头1和下夹头2的结构相同,所述的上夹头1是由夹持筒4和焊接在夹持筒4上的夹持把3组成,夹持把3由高强钢制成,夹持筒4呈圆柱形,直径略大于待测试件的直径,所述的夹持筒4的筒壁上设置有4个卡槽5,所述的卡槽5由凸钉6和与凸钉6相配合的凹槽7组成。
首先使用两层可拆解试模(试模直径为10cm)的下层试模8成型水泥混凝土试件。成型时,先将卡槽取出,待装入水泥混凝土后,将凹槽旋入试模内,振动或压实成型,成型1天后,脱模、结合面拉毛、养生。然后,成型待测试件:将成型的试件置于两层可拆解试模的下层试模8中,然后将上部试模9安放在试模8上,将上部试模的卡槽取出,装入沥青材料混凝土,将凹槽旋入试模内,并振动或压实成型,局部人工捣实,成型1天后脱模、将试件养生至28天。最后进行拉力的测试:上、下夹头的卡槽取出,并包裹待测试件,旋转上、下夹头使夹头的孔洞与试件的孔洞对应,然后将卡槽的凹槽旋入试件内部,并将凸钉旋入卡槽。再将待测试件连同上、下夹头一同连接到万能试验机的测试平台上。测试时,对上夹头施加向上的力、对下架头施加向下的力,并记录拉断时的荷载,荷载为11.429 kn。6、抗拉强度的计算: ,其中D为待测试件的直径,计算得抗拉强度为0.364 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未经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04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