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放大器输出限幅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9990.4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8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F1/26 | 分类号: | H03F1/26;H03F3/217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屠轶凡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放大器 输出 限幅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电路领域的一种放大器输出限幅电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D类音频功放通常需要积分器电路抑制系统噪声,该积分器电路由放大器和电阻电容反馈网络组成。
对于传统的D类音频功放,当输入音源信号幅度过大时,放大器输出幅度会超出设计工作范围,使D类音频功放输出严重失真并产生刺耳噪声。因此,现有的D类音频功放静音充电电路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放大器输出限幅电路,作为放大器的附加反馈电路,将放大器输出信号的幅度限制在设计工作范围内,从而避免D类音频功放输出严重失真并消除刺耳噪声。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放大器输出限幅电路,包括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和驱动模块;
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接收限幅电压信号VLM和由放大器的反相输出端输出的反相输出信号VN,所述反相输出信号VN的电平低于所述限幅电压信号VLM的电平时,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输出电流不为零的反相限幅信号icn;
所述第二检测模块接收限幅电压信号VLM和放大器的同乡相输出端输出的同相输出信号VP,所述同相输出信号VP的电平低于所述限幅电压信号VLM的电平时,所述第二检测模块输出电流不为零的反相限幅信号icn;
所述驱动模块接收所述反相限幅信号icn或所述同相限幅信号 icp,向所述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对应输出同相反馈信号VSUMP和反相反馈信号VSUMN,所述同相反馈信号VSUMP和所述反相反馈信号VSUMN为流动方向相反的电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包含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三PMOS管、第四PMOS管、第五NMOS管、第六NMOS管、第七PMOS管和第八PMOS管;
所述第七PMOS管,漏极接接地端,栅极接收所述反相输出信号VN;所述第八PMOS管的漏极接接地端,栅极接收所述限幅电压信号VLM;
所述第五N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七PMOS管的源极;所述第六N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八PMOS管的源极,所述第六NMOS管的漏极同时连接所述第五N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六NMOS管的栅极;
所述第四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六N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三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N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四PMOS管的栅极相连,接收第二偏置电压VB2;
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分别接电源端,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对应连接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P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相连,接收第一偏置电压VB1,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输出反相限幅信号icn。
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包含第九PMOS管、第十PMOS管、第十一PMOS管、第十二PMOS管、第十三NMOS管、第十四NMOS管、第十五PMOS管和第十六PMOS;
所述第十六PMOS管,漏极接接地端,栅极接收所述同相输出信号VP;所述第十五PMOS管的漏极接接地端,栅极接收所述限幅电压信号VLM;
所述第十四N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十六PMOS管的源极;所述第十三N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十五PMOS管的源极,所述第十三NMOS管的漏极同时连接所述第十四N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十三NMOS管的栅极;
所述第十一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十三NMOS管的漏极,所述第 十二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十四NMOS管的漏极,所述第十二P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十一PMOS管的栅极相连,接收外部的所述第二偏置电压VB2;
所述第十PMOS管的源极和九PMOS管的源极分别接电源端,所述第十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九PMOS管的漏极对应连接所述第十二P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十一PMOS管的源极,所述第十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九PMOS管的栅极相连,接收第一偏置电压VB1,所述第十PMOS管的漏极输出同相限幅信号icp。
更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模块包含第十七PMOS管、第十八PMOS管、第十九PMOS管、第二十PMOS管、第二十一PMOS管、第二十二PMOS管、第二十三NMOS管、第二十四NMOS管、第二十五NMOS管和第二十六NMOS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99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