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温控功能的温针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5856.7 | 申请日: | 2013-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2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徐萌;郑濛;姚哲云;杨华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H3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何葆芳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温控 功能 针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说,是涉及一种温控功能的温针灸装置。
背景技术
温针灸,是中医针灸临床上的一个重要疗法,又称针柄灸,传统的温针灸是将艾绒捏固或将艾条段插在毫针针柄施灸,是艾灸和针刺结合使用的一项技术。
传统温针灸在捏固艾绒时常会弄脏手指,艾绒或艾条段燃尽取灰或连灸数针更换也不易;在临床使用中还存在安全性隐患,如艾绒不易与针柄粘合,捏固不实或有微风及患者小动等意外,都会引起燃烧的艾绒脱落,掉在患者皮肤或衣物发生烫伤。为防止艾灰掉落烫伤等,临床常在针刺穴位的皮肤上盖一块纸板,但此举又会削弱艾灸穴区的作用,使艾热的利用率降低。
目前温针灸替代或辅助疗法存在种种问题,如燃艾类灸器在施灸时,多数以调节进氧量来调节温度,此种调节方式不能在需要时及时控温,容易烫伤皮肤;又如神灯(TDP治疗仪)结合温针灸治疗时,穴位附近皮肤温度常高于40℃左右的最佳疗效区间,艾绒熄灭过程温度又趋于降低至10℃甚至以下,疗效降低且增加了留针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和需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温控功能的温针灸装置,以满足人们对温针灸装置的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温控功能的温针灸装置,包括接灰托和毫针固定套,所述毫针固定套凸设在接灰托内,在毫针固定套与接灰托的接触面设有用于固定毫针的穿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插设在毫针固定套内或夹持在毫针上,所述温度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毫针固定套的顶端半封闭,以用于插设温度传感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固定夹夹持在毫针的针身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温度控制器为数显温度控制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温度控制器设有报警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灰托呈“帽”式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灰托的底面和侧面均设有若干网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针灸装置在保证传统疗效基础上,具有温控功能,通过设置温度控器和温度传感器,实现了对毫针的温度进行实时测试和显示及报警提示,提高了温针灸的安全性,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提供的具有温控功能的温针灸装置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提供的具有温控功能的温针灸装置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提供的具有温控功能的温针灸装置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接灰托;11、接灰托侧面;12、接灰托底面;13、网孔;2、毫针固定套;3、毫针;4、温度传感器;5、温度控制器;51、显示屏;52、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温控功能的温针灸装置,包括接灰托1、毫针固定套2、温度传感器4和温度控制器5,所述毫针固定套2凸设在接灰托1内;在毫针固定套2与接灰托1的接触面设有用于固定毫针3的穿孔,使用时,将毫针3的针柄固定在穿孔内即可;所述毫针固定套2的顶端为半封闭式开口,所述的温度传感器4通过插设在毫针固定套2的顶端开口内与毫针接触;所述的温度传感器4与温度控制器5电连接;所述的温度控制器5可选用带有显示屏51和报警器52的现有产品,例如:WDXK型智能数显温度控制器。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温控功能的温针灸装置相对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的温度传感器4通过固定夹夹持在毫针的针身上与毫针3接触。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温控功能的温针灸装置相对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接灰托1呈“帽”式结构,在接灰托的侧面11和底面12上均设有若干网孔13;侧面上的网孔有利于减轻接灰托的重量,底面上的网孔有利于提高艾热的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未经上海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58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