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车蓄电池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7339.5 | 申请日: | 201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0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陈益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立马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吕军林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台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 蓄电池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蓄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构成电动车蓄电池组的蓄电池单元。
背景技术
电动车的动力是由蓄电池提供的,现有电动车上的蓄电池一般均为一整块,不同功率的电动车所需蓄电池的容量也不相同,体现在体积上,蓄电池的大小不一。为适应这种状况,在电动车上用于装配蓄电池的电池盒一般是由铁皮经过造型而形成的,这一方面会造成加工不便,会增加电动车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手工制作的电池盒也不能保证其尺寸规格,因此,这种电池盒对蓄电池的固定作用有限,蓄电池易在电池盒中活动,从而会影响到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现有蓄电池上的正极和负极一般是分列在蓄电池的相对两侧,这对于整块的蓄电池可以方便接线,但这种结构的蓄电池不能够组合使用,否则会造成接线的困难。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动车蓄电池单元,这种蓄电池单元可以组合在一起使用,它们的组合体内各单元之间的接线方便。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蓄电池单元,包括本体,本体上设有负极和正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和负极位于本体的上表面上,并均位于本体同一侧的角部。本体的上表面是指在正常的使用状态下为本体上方的表面,这种蓄电池单元可以根据电动车的实际功率而进行组合,以满足电动车的供电需要。作为一个单元,不仅是指它在体积上是作为蓄电池组的一个基本单元,而且它的功率也作为蓄电池组的一个基本单元。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上表面上设有两个矩形的沉坑,沉坑的两外侧边与本体的相应两侧边重合;正极和负极分别设置在一个沉坑的底面上。沉坑的外侧边与本体的侧边重合,是指沉坑直接与本体的外侧相通,这方便了相邻两蓄电池单元之间正负极之间通过导线进行连接,而且导线可以有两个走线方向。
作为优选,在本体的上表面上设有直形的凹槽,凹槽的两端部分别止于本体相应的两侧边。凹槽在本体的上表面上连续延伸,该凹槽用于和对蓄电池单元进行压固的压条进行配合,可以有效提高蓄电池单元在电池盒中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本体上所述的负极和正极分列在凹槽的相对两侧。正、负极的设置位置可以与上述的压条位置相错开,不会因对蓄电池单元的压固而影响到接线。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现提供了一种蓄电池单元,至少可在尺寸上对电动车蓄电池行业进行规范,从而便于对电池盒进行模制,适合大批量制造电池盒。模制成型的电池盒可以为蓄电池单元提供准确的固定空间,方便蓄电池的放置和固定,蓄电池的位置稳定性好,蓄电池不易因位置不稳定性而影响到使用寿命。蓄电池单元上的正、负极设置在所述的位置上,在对蓄电池单元进行组合时,相邻两个蓄电池单元上的正极和负极位置彼此靠近,方便对构成蓄电池组的蓄电池单元之间的接线。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电动车蓄电池单元的主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电动车蓄电池单元的俯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电动车蓄电池单元的左视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电动车蓄电池单元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中,本实用新型电动车蓄电池单元的主体结构为一块状的本体1,在本体1上表面上设置有正极2和负极5,这种蓄电池单元用于进行组合在一起,以构成蓄电池组。
在本体1上表面同一侧的两角部分别设置两个矩形的沉坑3,所述的正极2和负极5分别设置在两个沉坑3的底面上。
这两个沉坑3的两侧边分别与本体1上的两个相应的侧边相重合,即沉坑3的该两侧边在水平方向上均与外界相通,连接蓄电池单元的导线可以自这两个侧边的位置处通过,而不会凸出到本体1上表面的外侧,以免对蓄电池单元进行层叠式组合时,上层蓄电池单元会压到导线、正极2或负极5。
在本体1上表面上设置有直形的凹槽4,凹槽4的两端均止于本体1上相应的两侧边位置处,凹槽4可以为一条,也可以为两条以上,但在正常情况下,本体1上的正极2和负极5均分列在凹槽4的相对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立马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台州立马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73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自动断路保护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模块
- 下一篇:具有保持带的电池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