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段式可调节水量的高炉软水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2279.8 | 申请日: | 201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5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行波;葛慧超;周强;喻道明;秦涔;方明新;李雷;董训祥;吴维双;王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7/10 | 分类号: | C21B7/1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段式 调节 水量 高炉 软水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炉软水密闭循环系统,特别涉及三段式可调节水量的高炉软水冷却系统。
技术背景
目前,高炉本体冷却采用的联合软水密闭循环系统大多采用一串到顶的方式,即:从泵房出来的软水进入冷却壁供水环管之后,由供水支管进入第一段冷却壁的各冷却管,通过冷却壁之间的联接管逐步向上串联,然后从最上面一段冷却壁的冷却管回到总回水环管。这样的冷却系统冷却效果好,节能效果明显。在实际生产中,有些业主要求在炉役中后期加强炉缸区域的冷却,但是由于铜冷却壁的高导热性,冷却强度过大会导致使用铜冷却壁的区域炉墙过度结厚。而对于炉身区域铜冷却壁使用较少的高炉,炉役后期炉身中上部区域的冷却强度也需要加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三段式可调节水量的高炉软水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三段式可调节水量的高炉软水冷却系统,它包括主泵站、供水总管、供水环管、总回水环管、回水总管,在高炉的炉壁上从下至上依次安装有炉缸冷却壁、风口带冷却壁、炉腹铜冷却壁、炉腰铜冷却壁、炉身下部铜冷却壁、炉身中上部铸铁冷却壁,主泵站的出水口通过供水总管与供水环管相连接,供水环管依次串接炉缸冷却壁、风口带冷却壁、炉腹铜冷却壁、炉腰铜冷却壁、炉身下部铜冷却壁、炉身中上部铸铁冷却壁的冷却管,最后一段炉身铸铁冷却壁的出水口通过总回水环管与回水总管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风口带冷却壁与炉腹铜冷却壁之间或炉腹铜冷却壁与炉腰铜冷却壁之间设置分流管路,所述分流管路与炉身中上部铸铁冷却壁的冷却管的入水口连接。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分流管路还与总回水环管相连接。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分流管路包括若干分流单元,分流水环管、多个分流水回水支路,每个分流单元包括多组分流水进水支路、分流水集管、第一联管,每组分流水进水支路包括多个相并联的分流水进水支管,每组分流水进水支路分别与分流水集管相连接,各分流水集管分别通过第一联管与分流水环管相连接,分流水回水支路包括多个相并联的分流水回水支管,分流水环管与各分流水回水支路相连通,分流水回水支路对应与炉身中上部铸铁冷却壁的冷却管入水口相连接。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分流管路还包括第二联管,所述第二联管两端分别与分流水环管和总回水环管相连接。
按上述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分流管路包括4个分流单元、1个分流水环管、1个第二联管、4组分流水回水支路,每个分流单元包括2组分流水进水支路、2个分流水集管、2个第一联管。
按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联管上和第二联管上均设置有蝶阀和电磁流量计。
按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联管上设置有流量孔板。
按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联管上设置有3个蝶阀和1个电磁流量计,在电磁流量计的前后均设置有蝶阀;在第二联管上设置有3个蝶阀和1个电磁流量计,在电磁流量计的前后均设置有蝶阀。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不改变现有冷却系统的整体结构,只是局部增加分流管路,在不需要使用水量区域调节的情况下,整个冷却系统的运行不受影响;在需要加强炉缸冷却壁的时候,不仅使炉缸区域及炉身中上部铸铁冷却壁区域的冷却强度增加了,而且保证铜冷却壁区域的冷却强度不受影响;
2、分流水环管的水部分接入炉身区域的铸铁冷却壁,对于炉身中下部使用铜冷却壁较少的高炉,在炉役中后期,该区域的冷却强度也得到加强;
3、在第一联管上设置有电磁流量计和蝶阀,既保证各支路的水量一致又能保证分流水量不超设计值;在第二联管上设置有电磁流量计、蝶阀,用于整个分流水系统的管路调节;
4、在第二联管上设有流量孔板,用于调节管路的阻损,以便于水量在该管路与第二分流水进水支管之间合理分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分流水进水支管,2、球阀,3、分流水回水支管,4、分流水集管,5、13——电磁流量计,6、7、8、14、15、16—蝶阀,9、第一联管,10、分流水环管,11、第二联管,12、流量孔板,17、主泵站,18、供水总管,19、供水环管,20、炉缸冷却壁,21、风口带冷却壁,22、炉腹铜冷却壁,23、炉腰铜冷却壁,24、炉身下部铜冷却壁,25、炉身中上部铸铁冷却壁, 26、总回水环管,27、回水总管,28、炉底水冷管及蛇形管冷却系统,29、原有冷却系统及其它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22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压管防堵塞装置
- 下一篇:自动化喷碱系统及设有该系统的炼铁高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