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活废水循环利用灌溉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79276.9 | 申请日: | 201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6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梅;郑量居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鹭路兴绿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C1/12 | 分类号: | E03C1/12;E03B3/02;A01G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活 废水 循环 利用 灌溉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居民小区连接各家庭生活废水循环利用灌溉系统,同时也适用于连接各宾馆客房的生活废水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水资源短缺是人类面临的长期问题,目前我国水循环利用远远未被重视,大量的居民小区家庭生活用水、洗浴洗衣用水、用于冲刷马桶等可以利用的生活废水都被白白放掉,而小区内的绿化带用水都直接取自来水,一方面生活废水没有得到二次利用、污水排放量大,另一方面增加自来水的用水量,造成自来水资源的大量浪费,使我国本就严重紧缺的水资源面临枯竭的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活废水循环利用灌溉系统,对居民生活用水进行二次利用,用作小区绿化带灌溉用水,减少自来水用量。该结构简单合理,节水效果明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活废水循环利用灌溉系统,包括安装在小区每户居民的废水收集装置、雨水收集装置、带弧形底部的集水池、带弧形底部的处理池、蓄水池、灌溉系统;
所述集水池有管道与废水收集装置、雨水收集装置分别相连通,所述的集水池上部横向设置过滤篦板,对收集的废水进行初步处理,集水池的中下部有水管与处理池相通,池外设置过滤物处理装置和沉淀物处理装置;
所述处理池的中上部有溢流管道与蓄水池相通,处理池外设置喷淋装置和沉淀物处理装置,用于净化处理药剂的喷酒,并将处理池的沉淀物处理;
所述蓄水池上设置抽水泵,与灌溉系统的输水管道相通;
所述灌溉系统,包括输水管道、设置于小区绿化带土壤中的多个滴灌管,所述的输水管道与滴灌管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的沉淀物处理装置,包括一个抽污泵,抽污泵的抽污管伸入到集水池、处理池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过滤篦板的孔径为1~1.2㎜。
本实用新型的生活废水循环利用灌溉系统,对居民生活用水进行二次利用,用作小区绿化带灌溉用水,减少自来水用量。该结构简单合理,节水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生活废水循环利用灌溉系统,包括安装在小区每户居民的废水收集装置1、雨水收集装置2、带弧形底部的集水池3、带弧形底部的处理池4、蓄水池5、灌溉系统;
所述集水池3有管道与废水收集装置1、雨水收集装置2分别相连通,所述的集水池1上部横向设置过滤篦板31,对收集的废水进行初步处理,集水池1的中下部有管道与处理池4相通,池外设置过滤物处理装置32和沉淀物处理装置6;
所述处理池4的中上部有溢流管道与蓄水池5相通,处理池4外设置喷淋装置41和沉淀物处理装置6,用于净化处理药剂的喷酒,并将处理池4的沉淀物处理;
所述蓄水池5上设置抽水泵7,与灌溉系统的输水管道8相通;
所述灌溉系统,包括输水管道8、设置于小区绿化带土壤中的多个滴灌管9,所述的输水管道8与滴灌管9相连通。
所述的沉淀物处理装置6,包括一个抽污泵,抽污泵的抽污管伸入到集水池3、处理池4的底部。
所述过滤篦板31的孔径为1~1.2㎜。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鹭路兴绿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鹭路兴绿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792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