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除甲醛、生产甲醇的盆栽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0481.0 | 申请日: | 2013-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8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晓;杨伟涛;赵利平;张季;王成龙;丁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丽晓;杨伟涛;赵利平;张季;王成龙;丁蕊 |
主分类号: | A41G1/00 | 分类号: | A41G1/00;B01D53/84;B01D53/7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醛 生产 甲醇 盆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盆栽,具体涉及一种能吸收二氧化碳、除甲醛、生产甲醇的盆栽。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异常,环境不断恶化。大量的二氧化碳蕴含着丰富的碳源,但其利用率却非常低。因此,无论是从碳资源充分利用的角度,还是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的角度,探索合理利用二氧化碳资源的有效途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二氧化碳为原料还可以合成甲醇、碳酸二甲脂、塑料等产品,这也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除甲醛、生产甲醇的盆栽,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醛、最终将甲醛用于发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除甲醛、生产甲醇的盆栽,包括树叶,树叶与树枝相连,树枝与树干相连,树干和底座相连,所述树叶是由生物陶制备的空心树叶,树叶的内部设有培养液,树叶的顶部开口处设有塞子,树叶与树枝相连处设有阀门,树干的底部设有滤膜,所述底座是甲醇燃料电池,底座与插头相连,所述树枝是空心导管。
所述塞子是胶塞。
所述树叶为梭形,树叶的内表面敷有PET或PE薄膜,薄膜内设有含甲烷氧化菌的培养液。
所述树枝是透明的空心导管。
所述树干和底座之间通过法兰相连,滤膜设置在法兰内。
本实用新型利用生物陶做成树叶的形状,并将甲醇燃料电池做成底座,进而制成了美观的盆栽,可以美化室内空间。同时生物陶吸附并降解室内空气中的甲醛和苯等有害成分,并能利用甲烷氧化菌将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生成的甲醇还可进一步通过甲醇燃料电池发电。该装置既可消除室内空气污染,又能利用二氧化碳生成甲醇并产生电能,是一个环保节能的新途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盆栽包括树叶2,树叶2与树枝4相连,树枝4与树干1相连,树干1和底座7相连,所述树叶2是由生物陶制备的空心树叶,树叶2的内部设有培养液,树叶2的顶部开口处设有塞子5,树叶2与树枝4相连处设有阀门3,树干1的底部设有滤膜6,所述底座7是甲醇燃料电池,底座7与插头8相连,所述树枝4是空心导管。
滤膜6可对上部流来的培养液进行过滤,以滤去培养液中的部分养分和甲烷氧化菌体。底座7是一个完整的甲醇燃料电池装置,可将引入的甲醇储集起来用于发电,并将电能储集起来。
本实用新型中,树叶主体由生物陶组成,生物陶是由植物纤维、矿物质、微生物萃取物和陶土组成,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和丰富的微孔组织,不仅对甲醛等具有强大的吸附功能,而且还具有生物降解功能,能将甲醛和苯系物最终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所述塞子5是胶塞。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树叶2为梭形,树叶2的内表面敷有PET或PE薄膜,薄膜内设有含甲烷氧化菌的培养液。甲烷氧化细菌是利用甲烷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一种微生物,它可以把甲烷通过一系列反应氧化成甲醇、甲醛、甲酸,直至CO2,这种生物催化CO2制甲醇的方法条件温和,避免了化学催化法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的缺点。
所述树枝4是透明的空心导管。其作用是将培养液引到底座。导管是透明的,方便每次更换培养液时,判断流出的培养液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树干1和底座7之间通过法兰相连,滤膜6设置在法兰内。这部分是一个可拆卸的结构,滤膜处在上下两个等径管的连接法兰中,以便更换。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如下:
(1)本装置运行周期为24小时,每隔24小时需旋开阀门,令培养液流下,同时应通过塞孔注入新的细菌培养液,更换完毕后应重新塞上胶塞。注意:每次将培养液放出时,都应不能将培养液全部放出,而应该留存一部分培养液作为下轮甲烷氧化菌繁殖的菌种,以保证装置能连续运行。因此,在更换时,每个生物陶“叶子”排出的营养液使主体管子中液面的上升高度应在60mm左右,不能太高。
(2)滤膜的使用期约为30天,每隔30天需将滤膜器件拆下,清洗完毕后再继续使用,或者换成新的滤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丽晓;杨伟涛;赵利平;张季;王成龙;丁蕊,未经王丽晓;杨伟涛;赵利平;张季;王成龙;丁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04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