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发热功能的透水沥青水泥混凝土地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0309.5 | 申请日: | 2013-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0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理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景橙石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26 | 分类号: | E01C1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2 | 代理人: | 张亦华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发热 功能 透水 沥青 水泥 混凝土 地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路面绿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发热功能的透水沥青水泥混凝土地面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政路在雪天时通常采用抛洒融雪剂的方法使积雪快速融化,但是融雪剂具有危害农田绿化带、缩短道路寿命、污染环境的缺陷。为找出解决此问题的办法,由此透水沥青水泥混凝土地面进行了小规模的应用,既满足车行需求,又能透水,但是冬季气温非常低,土壤中的暖空气上升速度很慢,很难达到积雪快速融化,由此还需要对积雪进行加速融化处理,因使用融雪剂,可以使土壤板结、缩短路面寿命,污染环境,因此需要一种无污染高效的融雪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路面积雪不易融化影响路面绿化带,影响道路使用的缺陷,实现既可以使积雪快速融化,同时可以补充地下水,又可保护环境,对路面寿命无影响的环保融雪措施,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发热功能的透水沥青水泥混凝土地面结构。
实现上述有益效果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发热功能的透水沥青水泥混凝土地面结构,包括由上到下依次排列的沥青透水混凝土层、水泥透水混凝土层和发热层,所述发热层内铺设有散热管道。本技术方案中,采用在路面下方铺设发热层来进行冬季时的发热融雪,融化后的雪水由透水混凝土渗透到路面下,保护路面不受传统融雪后的雪水污染,同时防止了雪水二次结冰对路面造成损坏。
在沥青透水混凝土和水泥透水混凝土之间还铺设有缓冲层。采用缓冲层解决了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之间因为材料特性不同,而产生的相互反方向作用力对地面的破坏。
所述散热管道由发热电缆或碳纤维发热管外包裹金属管或LCP塑料管组成。本技术方案中,采用发热电缆或者纤维发热管,保证发热可以控制,外包管道保证其机械强度。
所述散热管道包括内部的散热管和包裹在散热管外侧的隔热管,散热管的热量通过开在隔热管顶部的散热孔散发到外部。本技术方案中,散热管的热量在使用的时候通过散热孔散发,散热孔的位置保证了热量散发效率。
所述散热管还连接有太阳能吸热板,太阳能吸热板通过保温管与散热管组成循环管道。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太阳能吸热板为散热管提供热媒,热媒来源经济环保,提高经济效益,且太阳能吸热板可以直接挂在路灯灯杆位置,在安装时不用额外增加其他零件,方便了安装使用。
在保温管上还连接有补液管。本技术方案中,采用补液管保证随时补水,防止散热管内热媒变少时储存热量减少,保证散热管使用效率。
在散热孔上还连接有隔热盖板,隔热盖板遮挡住散热孔并能沿散热管纵向滑动。本技术方案中,在路面没有积雪或者在散热管道不需要工作时隔热盖板将散热管封闭,保持散热管内的热量不被流失。
在散热管道上还连接有控制组件。利用控制组件,对散热管道内热媒的温度,压力进行控制,同时控制散热孔的开闭,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环境,防止散热管内温度和压力过高损坏散热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实施例的散热管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实施例中部分散热管道的散热孔的分布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中,1、沥青透水混凝土;2、水泥透水混凝土;3、发热层;4、散热管道;41、散热管;42、隔热管;43、散热孔;44、隔热盖板;5、缓冲层;6、太阳能吸热板;7、保温管;71、补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具有发热功能的透水沥青水泥混凝土地面结构,包括由上到下依次排列的沥青透水混凝土层1、水泥透水混凝土层2和发热层3,所述发热层内铺设有散热管道4。本实施例中,在沥青透水混凝土和水泥透水混凝土之间还铺设有缓冲层5。本实施例的散热管道由发热电缆或碳纤维发热管外包裹金属管或LCP塑料管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景橙石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景橙石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03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补偿装置
- 下一篇:一种螺杆桩桩筏结构复合地基的路基结构